第216章(第2/3页)

“秦姐是真情流露。”路楠轻轻地说上这一句,却让秦妍几乎要热泪盈眶。

秦妍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对了,有个事儿我得先和你通个气儿。其实我先前考虑过,要不要在软文和推广中顺便提一提源川酒、爱珍酒业之类的,后来想想,这样分散了营销的重点,所以就没有提。”

路楠连连说:“秦姐千万别这么做。”营销这种事情过犹不及。

《朱金漆》这部电影现在和高考考题联系在一起,随后马上会和本省文科高考状元有更紧密的‘绑定效果’,至此,观影人群精准定位于高中学子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和学校。这一部分人为了孩子的学习是很愿意花钱的,成千上万的补习费都不眨眼睛,何况一张电影票的钱?

本届高考的文科生们、下届高考的文科生们、还有凑热闹的人……这些目标受众在接下来的时间会一直往电影院涌去,只要进了放映厅,路楠想:总有超过一半的人会认真观影吧,而这一半的人之中,还会有看完之后受到触动的吧?不需要多,一半的一半就行,这种观众可以称之为‘自来水’,他们会热衷于分享自己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感想,各个角度都会有的。

所以完全没必将观众的观影重点引导到酒上来,强行引导只会起反作用。

至于里头出现的爱珍酒肆和源川酒水,就当做彩蛋一般让观众自己发现,不是更好吗?

秦妍原以为要花不少时间和路楠解释,没想到对方比自己想得还透彻,她不禁摇头失笑:“路经理你肯定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是我多此一举。”毕竟对方是一位于营销学十分精通的人,不可能犯这么急功近利的错误。

……

《朱金漆》这部影片自6月2日上映起排片偏低、票房平平。

一周后,有些影院都打算提前下映了——但是,就在这时候,来买票观影的人又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一些十八九岁的学生,一边拿着手机嘀嘀咕咕说什么不信邪,一边买了票。

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一地,于是这么过了三四天,院线方面一统计,哎,俞导这个惯扑这次的票房居然破千万了?看来这部影片不会扑得太狠哦。

既然票房呈稳中略涨的趋势,且六月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影片,那么《朱金漆》就继续上映着吧。

持续了十天稳中有升的票房之后,在高考成绩公布那天的下午起,各地《朱金漆》的上座率又有了显著地提升,甚至次日的也卖出去不少场次。

这种情况不是偶然、也不是观众买错票了。影院的员工家中有高考考生,或者亲戚朋友中有高考生,见面聊几句——这才让这‘未解之谜’逐渐解开。

五天后,国家级纸媒和主流媒体主动点评了《朱金漆》这部电影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做出极大贡献,并夸奖影片的还原度高、真实性高等等等,几大门户网站也要紧跟风向,新闻板块或许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娱乐版块上,关于《朱金漆》的影评一时间如雨后春笋,从这时候起,前来观影的观众便不再局限于高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了。

选择观看《朱金漆》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看完也有喷电影不知所谓的,但更多的人是能欣赏金漆木雕之美、能理解那段时代之伤的,像林燕那样看哭的人也有不少,要问他们为什么会流泪?他们也说不明白。

向北和俞导分别以满腔赤诚编写剧本、执镜拍摄,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奢求所有走进影院的人都能看明白,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达到意会的效果就行。

“就是觉得,这部影片在讲述金漆木雕这门手艺之外,于朱家祖孙三代四人(这是把锤子也算上了)之间感情的刻画也极其到位。”

“咱们中国人一向是很含蓄的,父子爷孙之间,直到现在都没几个人会说我爱你,更别提那个年代了。他们那个年代,至多也只是像锤子被抓壮丁时回头扯着嗓子对朱成林喊‘照顾好师父!等我回来!’;又或者是像朱老木头那样在临终之前解开儿子的心结讲一句‘爹不怪你’;再或者是朱成林对其子的态度,也是十分有代表性的,明明想夸儿子说出口的却是‘你天分还不如我’。”

“他们表达感情最浓烈的时刻,大概就是喝酒的时候吧。朱老木头好酒,只有在喝酒的时候才愿意多叨叨儿子和徒弟,兴致来了还会哼几句曲;朱成林年少时偷偷喝酒还撺掇师兄一起,结果两人都成醉猫,家境败落之后他卖力气赚了点钱给他爹打了二两酒,朱老木头明明是开心的,却还是去爱珍酒肆换成更便宜些的酒;后来朱成林当家,也沿袭他爹的习惯,腊月沽酒、新正祭祖;朱成林之子复原金漆千工轿之后,祭拜家中长辈牌位,并斟酒三杯——这里有个细节,三块牌位和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