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定策(第3/3页)

曹操现在担任典军校尉一职,丁原现为并州刺史兼骑都尉,打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放到后世来说,他们两人一个是负责戍卫国都的中级将领,一个远离中枢的封疆大吏,而雒阳是天子所在,权贵云集,太师、太尉、太傅、九卿……就凭两人的官职、名望,想要清君侧、靖国难,真不够分量。

这个世界的边军,难道路子都这么野吗?若是如此,董卓肯定也会不按常理出牌。

“兄弟,我几乎可以预见,从明天开始,各种不符合认知的事情会接踵而至。”

“唉,这次就靠你带飞了。”

心思复杂的潘明发出苦笑,本以为跟了曹老板能吃上肉,现在看来,还是太年轻,但心情却是很好。

外有并州军,内有主公,两者联合在一处,绝对有挑战董卓的资格。

“别高兴得早。”

出于谨慎考虑,陆离决定泼一下冷水:“首先,只有在合适的时机,丁公才会率军前来,其次,并州精锐远在河内,需要与董卓拼速度,看谁先抵达雒阳。”

“最后,明日必须劝说曹操与我们结盟,并保证一旦局势出现混乱的苗头,他可以劝说袁绍、何进中的任意一人站出来挑头。”

一切都不能以寻常眼光看待。

万一董卓也找人结盟该怎么办?

自己可以逆转命运,将赵云拉到并州军内,旁人为何不可?

天下第一反派董太师,这名头可比黄巾贼、匈奴响多了——

杜泉投靠了左匈奴、周天选择联合羌人与白波黄巾结盟。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没有同学去投靠,恐怕人数多到难以想象,再加上西凉军内部猛将、谋士同样不少,董卓不容小觑。

见陆离神情凝重,潘明沉吟片刻后说道:“以袁绍的眼光、性格,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在局势未明时站出来带头。”

“这个月以来,主公常与袁绍会面,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国家之事,不可促决。”

潘明所言非虚,曹操争锋天下时,曾评袁本初:志大智小,色厉胆薄、好谋无决。

其中,有翻脸之后对故人的贬低,亦有夸大之处,但确实有所依据,尤其是好谋无决四字,袁绍当之无愧。

经过提醒,陆离也想到这家伙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每逢大事都表现得极为拖沓,仿佛拿不定主意一样。

或许这个世界存在多种变数,局势会出乎预料,但性格不会有太多出入。

“先尝试接触一下,实在不行,那就选择何进,士人集团并非铁板一块。”

最终,陆离一锤定音。

此言如果让远在西凉的杜克听到了,他一定会感慨:

不愧是好兄弟,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