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秘技:反复横跳(第3/3页)

听完陆离的分析之后,潘明也算明白了,董卓那一套太过野蛮了,不讲究,并州军会更加温和,就他们四人前去相迎,两位皇子再怎么多疑,也不会将之当成劫驾。

接下来就靠个人发挥了,说些漂亮话,反正十常侍没得选,也就蹇硕手中有点兵权,还不一定能全部调出来。

略作商议之后,一条可以影响朝堂格局的决定产生了:

为未来天子站台,跟士人集团打擂台。

而潘明则代表曹操跟袁氏划清界限,毕竟纵横一方并且手握大义的并州军,一旦亮明旗帜入京,绝对可以吸引更多的地方诸侯加入进来。

到那时,何愁不成事?

孟德公知道此事之后,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暗自庆幸——

要知道他麾下的典军校尉部,可是直接参加了血洗宫城之事,潘明代其前去迎驾,能助他洗白上岸。

与此同时。

仓皇出逃的两位皇子在羽林卫护送下,来到邙山一处庄园。

而庄主崔毅夜间梦到两轮红日坠于后院,瞬间被惊醒,赶紧披上衣衫出去查探,恰好撞见少帝等人。

“二少年谁家之子?”

其实,在看到身材魁梧的羽林卫之后,崔毅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只不过不敢相信,两位皇子怎会仓惶沦落至此。

少帝没有回答,他在逃命的路上,只与蹇硕说了两句话,反倒是一直沉默的董侯开口道:“吾等乃天子嫡传血脉,夜间遭遇兵乱,逃难到此。”

兵乱?

崔毅并非普通黔首,其兄崔烈数年前曾任司徒,标准的士人一党,只不过他本人因不喜十常侍,选择了遁世不出,暗中关注朝政。

因而,视线在几十名面部阴柔的寺人脸上一凝,崔毅便猜出了原委,本欲为乱兵辩解、再斥责十常侍几句,但又哽住了。

不管怎样,两宫也是天子居所,带兵攻伐且将帝子逼至邙山,这罪名,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除非……

崔毅赶忙按下不敬之心,先不谈是否有实力将帝子控制住,要是真这么做了,他跟乱臣贼子何异?

一念至此,崔毅急忙下跪行礼,而后亲自搀扶少帝与董侯入庄,命仆人设酒杀鸡做食。

却说雒阳,城中百姓闻见血腥味冲天而起,人心惶惶,纷纷闭门不出,更不敢议论,而朝中公卿也是自顾不暇,命家中健仆打开私人武库,看护家小,同时在心中暗骂掌军之人。

至于袁家二兄弟,在合兵之后,亦不再克制,命令麾下士卒与北军一道,屠灭两宫,不仅寺人被杀,连女官也没能免灾。

只有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没有忘记本分,一路搜寻,终于觅得天子踪迹,追至邙山,在山庄下方,与陆离等人打了个照面。

卢植虽为尚书,但昔年却是统兵十万、平定张角之乱的大将,值此国难时刻,身上的杀伐雄烈之气几乎不做掩饰,见陆离四人出现在邙山,又披坚执锐,直接勒马向前,叱曰:“尔等何人?”

“典军校尉曹操麾下司马潘明,前来保驾。”

陆离不认识卢植,但潘明见过对方,事先提醒了一句,因而他没有托大,于道左下马,拱手道:“并州刺史麾下扬威将军陆离,特来保驾。”

换了一个特字,气氛瞬间不一样了。

事实上,身为尚书令的卢植知道大将军何进秘密调遣边将入京的事情,不仅没有追问,心中反而大喜。

他是当世大儒,名望、实力兼备,但从不结党营私,多次回绝太傅袁隗等人的拉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忠于汉室。

眼下,十常侍乱国、士人集团大逆不道,却有一名边将主动前来迎接帝子,这说明什么?

其心向忠义!

可以引以为援。

念及此处,卢植亲自下马将陆离扶起,温声道:“既来保驾,便随老夫一同入庄吧。”

“老将军先请。”

陆离拱手再拜,态度愈发躬谦。

一是敬重卢植,对方文武双全,曾于缑氏山广收门徒:公孙瓒、刘备皆是他的弟子;二是替远在并州的主公刷好感,只要这位文道魁首点头了,边军入京一事,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