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相持(七)(第2/3页)

这一点,陆离深以为然,心中猜测:恐怕李舜臣接下来就要亲自迎敌了。

否则,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军心又要一点点垮掉!

更何况,陆离通过玄光镜,看到了一些熟面孔,其中最难忘的当属:

魏峰。

刚开学时,彼此之间还形成了一个类似情报交流、分析局势的小组。

奈何分班系统改革,往后没了交叉,关系也就淡了下来。

唯一让陆离记忆犹新的事情是,这家伙一个人躲在咖啡馆感慨,说自己挥刀自宫……

结果,遇到那位姜学长展现个人能力,类似考试开始时,镁光灯炸开的场景浮现,下一刻,他们离开图书馆,骤然出现在咖啡馆,了解到全过程。

现如今,这位能屈能伸的大兄弟,另辟蹊径,选择李朝水师阵营。

终归竞争压力小点,能够跟在李舜臣后面,打一场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水战……

可惜运气不佳,陆离撞到了这里,魏峰想要配合李舜臣斩杀来岛通总的计划,注定要落空,最多混个参与度。

说实话,这种难度的考试场景,他想要在击杀来岛时,发挥出什么重要作用,纵使拼了性命,也非常之难。

若不是陆离有堪称小范围无敌的红莲业火,尝试凭借硬实力杀这种存在,同样难得很。

“贼虽势众,莫敌我船。”

“切勿动心,尽力射贼!”

李舜臣大呼。

如此极端的情况下,他不仅镇定,而且爆发出了极强的进攻性!

明知倭人前来,非但不在原驻地布置陷阱,以逸待劳,反而主动率军进攻,到了眼下,两军即将相交,他怎会胆怯?

当即抢攻。

李舜臣亲操一艘战船,督促麾下橹手快划,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

紧接着,陆离等人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同样,极具观赏性。

只见一艘经过加固过的板屋船孤身闯阵,炮火四射,弓矢乱飞,却如过无人之境。

杀得来岛家三百多条船,看起来无所适从,没用多久,刚摆好的阵形便七零八落。

“真剽悍啊,看到了一点吕布的影子。”黑鬃马慨叹。

当然,只是有些影子罢了,比不上吕布本人,那吕布可是单骑冲垮无数军阵的存在,一路横推无敌手!

而继承了部分记忆的陆离,倒是觉得他最像李如松,惯于轻军突前。

这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骚乱,倭人稍微有了点反应,勉强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个呼喊着,尝试用战船将李舜臣的孤舰包围。

而那些随着主将冲进来的士兵,见险象环生,一腔血勇逐渐冷却。

入目之处,皆是敌人,里三层外三层,根本看不到边际!

怎么杀出去?

关键时刻,扮演者们冲了进来,加入战团,帮忙分担压力。

土著怕死,他们不怕。

土著不敢做的事情,只要符合自身利益,他们便百无禁忌。

就跟李舜臣一样,本身面无惧色,视死如归,可船员们却胆战心惊!

这般景象属实把倭人震得不轻,这种拥有强大气魄的李朝将领,怎么这么多?

以前根本没有见过……

“我们准备杀进去吧,机会快来了。”

作壁上观这么久,陆离有了动身的想法,但速度谈不上快,没有发动妖魔划桨,仅仅是依靠风力向那边靠拢。

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想要特意去拯救李舜臣,顶多算是顺手为之,更主要的还是,机会真来临了。

倭军本阵之中,突然插进来李朝水师,大筒炮根本不敢火力全开,而且李舜臣的船只,速度更快。

旁观者清。

连守在玄光镜旁边的黑鬃马都看出来,倭军舰船在挨完打以后,很难做到有效反击,因为它们转动方向的速度太慢了,只能用单兵武器——铁炮,进行小规模反击。

当好不容易转完方向以后,李舜臣的军队已划出去很远,去袭击另一端的敌人了。

他们看似身陷重围,实则正面需要应对的敌人并不多。

这是黑鬃马能够看出来的地方。

敏锐嗅到战机的陆离则看到了更多,倭军水师也算有些历史了,可骨子里还是海贼那一套。

刚才远望战场,他发现——

倭人操船并无明确分工。

看到敌人踪影,所有人就都挤在一起,拼命地划桨。

等到开战时,纷纷脱离桨位,抓着各种武器,一窝蜂的发起攻击。

这种情况下,继承大明体系的李朝水师,开始凸体系优势,李舜臣对橹手、炮手、帆工等职位有着明确的分工,哪怕他们心里再慌,也没有忘记各司其职这件事。

一方机动性强,灵活性也占据优势,另一方胜在数量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