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7页)

沈黎东的出局也给谢钦在朝中博得了一些好名声,人人道当朝首辅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会审结束,谢钦陪着郑阁老等人将折子送去了奉天殿,皇帝已是强弩之末,精神倦怠,听了大概便吩咐太子处置,太子年幼,事情最后落到谢钦身上,谢钦站在太子身侧,一字一句逐一解释,教导他如何当政,谢钦身居高位,没有半分倨傲,也不曾独权专断,朝野赞誉。

夜里谢钦回到家里,将消息告诉沈瑶,沈瑶道了一声“辛苦你。”

谢钦以为她心里难受,将她搂入怀里,也不知是不是他搂得过紧,沈瑶募的咳了起来,一个不小心竟是将吃进去的晚膳都吐到了谢钦身上。

沈瑶捂着嘴尴尬地看着谢钦,双目红彤彤的愧疚道,“对不起。”然后为自己辩解了一声,“你刚刚勒我太紧了。”

谢钦不可能怪她,连忙唤人进来收拾。

沈瑶近来心情算不上好,身子有个差池并不意外。

到了翌日清晨,谢钦上朝后,她又趴在塌前干呕了许久。

黎嬷嬷心里微微有了些猜测,只是上回沈瑶亦是如此,因心情不好月事推迟,她不敢妄想,稳妥起见,还是问沈瑶要不要请个太医来瞧瞧,担心落空又不敢明说,沈瑶摆手,“等今日送葬过后再说,你放心,我没事。”

今日段氏出殡,沈瑶穿素衣送葬,行到城门口,沈瑶忽然从人群中跌落在地,彼时谢钦只在葬礼上露了个脸便回了朝,并不在现场,沈瑶骤然晕倒,可吓坏了随行众人。

沈展将段氏灵牌塞给堂兄沈孚,连忙抱着沈瑶送去不远处避风的帐篷。

不一会平陵牵来马车,众人七手八脚将沈瑶抬上去,沈展当机立断,

“快些送回谢府请太医医治。”

平陵亲自架着马车回府,丧葬队伍继续出城,沈家阖家即将离京,段氏的棺椁停在城外一间小庙,沈柠三姐妹不舍母亲远葬老家,跪在寺庙哭得撕心裂肺,在寺庙停了三日后,再由沈展亲自扶灵柩回老家兖州安葬,此是后话。

再说回沈瑶这边,马车抵达沈府侧门,老太太急得亲自迎了出来,吩咐四个厉害的婆子将沈瑶用被褥裹着径直送去了故吟堂。

早有太医提前抵达谢府候着,人被安置在床榻,隔着围帐,范老太医枯瘦的手搭在沈瑶手腕把脉,老太太就坐在他对面,气得满眼抹泪,暗自责怪身旁的人没伺候好,却又担心妨碍太医把脉,愣是逼着自己没吱个声。

珠帘外,以黎嬷嬷为首跪了一地。

谢钦收到暗卫传讯,丢下朝务立即赶了回来,官服未褪,风尘仆仆闯进了故吟堂,看着外头跪了一屋子人,越发以为沈瑶出了事,忧心忡忡要进内室探望。

老太太担心他一身寒气冲撞沈瑶,狠狠睨了他一眼,制止了他。

谢钦只得驻足,目光移向老太医。

老太医端得是不动声色,把了一会儿脉,扭过身子往外看了一眼,这一眼恰恰撞上谢钦幽沉的目光,老太医稍稍颔首,示意他放心,又在人群中搜寻一番,问道,

“夫人月事多久没来了?”

这话一出,有如石破天惊。

黎嬷嬷最先反应过来,慌忙道,“五日,有五日没来了....”

老太太胸口闷着的那口气,很快被小心翼翼的喜悦给取代,不可置信问老太医,

“听您这意思,是有了?”

范太医毕竟“久经沙场”,很沉得住气,笑着回,“恭喜老太君,恭喜谢首辅,孩子一月有余了。”

老太太激动地笑出了泪。

“天可怜见,钦儿有后了,我即便这会儿去了,也对得住他父亲。”

老太医立即道,“这是大喜事,您可不要说这样的话,您身子骨健朗,少说还得活个十年八年,再抱几个孙。”

老太太心里舒坦了,笑道,“是,我还得多活几年,替这孩子看着后宅,好叫她好好将养身子。”她指了指沈瑶,随后又满怀担忧问,

“怎么就晕倒了呢,胎像可稳?”

老太医看了一眼床榻,淡声道,“胎像还算稳,老朽再给夫人开些安胎药,好好养着并无大碍。”

至于为什么会晕倒老太医没说,总不能说一家人发现晚了没照料好孕妇导致她出行昏厥?

老太太心里有数,平日都是极为妥帖的人,这一回均马前失蹄。

吩咐人进来伺候沈瑶,跟老太医挪去外间喝茶,这时谢钦已换了家常服出来,与老太医道了谢,急着进去探望沈瑶,却被老太太叫住了,

“还不快给老太医封个大红包?你可是当爹的人。”

老太医笑,连说不敢。

谢钦立即吩咐人去准备。

自个儿先进去看妻子。

老太医开了方子也不多留,带着小药童离开了谢府。

老太太不放心沈瑶,又进了内室,沈瑶已经醒过来,正倚在塌旁喝参汤,谢钦坐在一旁替她掖背角,黎嬷嬷与杏儿鞍前马后,倒是将碧云挤去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