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看人生风景 1、尴尬快乐的北京(第6/8页)



蒲松龄笔下的人物活脱脱出现在眼前,真是有太多的话要说。

甄公子和贾公子无聊得不行,拉着林依然,举着相机,在周围走来走去,不停地拍照,就张骏耐心地坐在一旁听我们聊天。

那个年代的道士都是真正的道士,不像现在招摇撞骗的多,两个道士和我们聊得投机,主动当我们的导游,领着参观崂山上的各个洞,讲述这些道家仙窟的来历。

从道士们居住的院子出来,我和张骏没有走游览用的台阶道路,而是领着大家沿着野径一路攀缘,刚开始还有路可循,到后来已经完全没有路。

我想攀到峭壁边缘,林依然不肯冒险,也劝我不要去,我冲着她笑:“都走到这里了,如果不上去看一眼,以后想起来会遗憾。”

我手脚并用,往上爬,只有张骏陪着我。林依然、甄公子、贾公子都站在安全的地方等着。

几经艰难,终于到了峭壁边缘,我眺望着前面,有很多感触。

崂山的海拔并不高,可山顶常年云雾环绕,和别的山完全不同,站在这里,完全看不清楚脚下和前面,只有云雾,似乎自己一伸手,就能抓住一段云雾,飞翔而去,与神仙同住。难怪古人登上这座山后,会认为这是座仙山。

学过地理之后,已经知道这只是因为崂山靠海,湿气遇到山势阻碍凝结成雾,可我大概是有点迷信的人,明白归明白,却依旧朦朦胧胧地相信着草木有情、兽禽有灵,那座破落的道观中曾住过笑看沧海的智者;在月圆的夜,窗前的石榴树会轻笑,一树红花宛然就是女子的红裙;而青石上的狐狸会静听着琴声,对着月亮沉思。

山风激荡,人被吹得好像会掉下悬崖,我用手按着帽子,迎着山风又向前走了几步,眼前云气蒸腾,天地苍茫。那些“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那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忽然间就真正明白了,他们已经走了,可他们的思想却在我脑海里复活,这一刻,我是我,我也不是我。

从小到大,我去过的地方很少,这次的北京和青岛之行,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往没看见过的东西,接触了很多平常不会接触到的人,我一面验证着它们和书上的相同,一面体会着它们和书上的不同。

这个世界的确如小波所说,的确值得我去奋力飞翔,追寻各种各样的精彩!

年少癫狂,我忍不住张着双臂对着翻滚的云雾大叫:“喂——”

帽子呼的一下被风卷走,翻滚在白云间,我先是惊叫了一声,又哈哈大笑起来。

张骏笑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拉到他身边:“小疯子,小心点。”

我眼睛溜溜圆地瞪着他,他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只是看着我。

山巅之上,野风激荡,时间却静止。

不管海是否会枯、石是否会烂,在无开始、无终结的无涯时间中,这一刻他眼里只有我、我眼里只有他。

灵台异样清明,我忽然无比清晰、无比悲哀地明白,人生中这样的时刻可遇不可求。也许,他很快就会忘记,而我会一生一世记得,记得在我十六岁那年,他曾陪我站在崂山之巅。

甄公子大叫:“喂,喂,你们两个没变成化石吧?”

贾公子也叫:“你们看够了没有,看够了,就下山。”

张骏冲甄公子和贾公子挥了挥手,和我说:“不用理他们,如果你想多待一会儿,我们就再待一会儿。”

我微笑:“不用了。”

这就是人世,即使我们已经从书本上积累了前人的智慧,在当时已经知道它不寻常,知道它很宝贵,可是我们仍然只能放手让它离去,因为时光的指针永远都在转动,不会停止。

下去的路,比刚才更难走,幸亏张骏身手矫健,在他的帮助下,我平安返回。

一直紧张着的依然总算松了口气:“下次可别这样了,太危险了!”

我笑说:“我们去找大部队吧,估计也该下山了。”

林依然立即说好,她从小到大都是规矩孩子,如今跟着我,总是干无组织、无纪律的事情。

等我们嘻嘻哈哈地寻找到大部队时,邢老师和王老师已经等了我们好一会,正急得蹦蹦跳,大概因为贾公子在,他们倒也没发火,只装模作样地说了张骏两句。

回到住处,吃过晚饭,张骏说想先去冲澡,等冲完澡后来找我。

我洗完澡,收拾好东西,张骏还没来找我,我暗笑一个大男生洗得比我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