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宗门的形成(第2/3页)

而这么做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并不是每个强者的孩子都足够优秀。

虽说龙生龙凤生凤,但龙偶尔也是会生出蠢儿子的,但很多父母不管这些。

即使自己的孩子灵气亲和度较低,也用大量资源去堆,虽然最后也能堆出来高境界,但上限和实际战力都远远比不上真正的天才。

这种情况持续了百年,各种问题就开始出来了,不少有大局观的人发现“育人唯亲”这种做法对于修炼资源的利用率实在太低了。

于是他们打破了旧观念,认为自身修真知识的传承,要比自身血脉的传承更重要,就提出了“育人唯贤”的理论,之后才出现了“宗门”这个概念。

为此最初那辈修炼者严格的对灵气亲和度设定了一个考核标准,考核成绩高的定性为“有天赋”,低的则是垃圾。

在这个大基础下,修炼者开始在自己掌控的地区里对所有的适龄少年进行灵根测定,并将“有天赋”的少年带到宗门集中培育。

如此一来,“有天赋的适龄少年”也成为了一种修炼资源开始被争夺,而且这种做法的确大大提高了修炼资源的利用率。

毕竟就算你家族血统好,但一个家族能有多少人?和整个大陆的人比起来完全是海里的一滴水。

就算普通人里一万个才出一个天才,在基数如此庞大的情况下,也还是会比家族里的天才后代要多。

所以很自然的,宗门的实力就逐渐就超过了传统的修炼者家族。

也就是从那时起,实力逐渐开始和控制的地盘、掌控的修真资源成正比,而新的实力对比,必然导致新的斗争。

历史上那些传统家族并没有立刻放弃自己“育人唯亲”的理念,而是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解决实力下降的问题。

比如家族之间互相通婚,吸收优秀的外族修真者进入自己的家族。

女的为妻妾,男的为赘婿。

但这部分人的数目仍然太有限了,而且虽然这部分人和家族原成员大体一心,但还是会有着各自的小算盘。

再进一步设立供奉,外族长老,用利益捆绑住这些“外姓人”。

可惜外人就是外人,出力还行,一旦到了卖命的时候,那可就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发现这条路走不通,这些家族又提出了一系列多生多育的奖励,搞的好多女修炼者压根没时间修炼,整日整夜的都在为了后代而运动。

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促生了不少双修的功法,流露出去后也造就了不少宗门。

但一个人再怎么生,数量终究还是有限,完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后逼的这些传统家族没办法了,其中有些丧心病狂的族长就想出了一些令人发指,完全就是自己骗自己的方法。

他们会在民间找到优秀的修炼苗子后杀光这孩子的家人,然后把这孩子接到自己族里,给他改名改姓,就好像他也是家族里的一份子一样。

这种扭曲而又变态的方法很快就被揭露了出来,引发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

从战略层次来看,任何斗争都是“制度”之间的比拼。

在传统家族只能想出这些烂方法的情况下,“育人唯贤”的宗门由于有着“制度”的优越性,不但自身逐渐凝聚了更强大的实力,而且也更被普通人认可。

毕竟……谁不想自己活着自己的后代也有机会跻身于统治阶层呢?

最后修真家族“惨败”给了宗门,后果就是一个地区的真正掌控者只能是宗门之主,修真门派无论大小都有权力从自己的掌控区内选拔有天赋的凡人进入自己的门派并培育其成才。

这也是为何所有大多数区域都是家族为宗门服务。

当然,像施家、林家这样有着丰厚底蕴的家族还是很好的传承了下来,毕竟宗门赢了大势就已足够,没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和这些顶级家族过不去。

所以能传承到现在的家族一般都十分独立,各方势力虽然都会卖他们一些面子,但在主权问题上,还是宗门说了算。

“北然,你又在想什么呢?”看到江北然又出了神,感觉这一路上总是被忽视的施凤兰有些小怨念了。

“施堂主,你有兄弟姐妹吗?”江北然突然开口问道。

“啊?”面对江北然这个突然的问题,施凤兰愣了一下才回答道:“我还有一个兄长和一个妹妹,为什么这么问?”

“单纯好奇。”

江北然之所以这么问,是突然想起了林榆雁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修为越高的人生育就越少。

至于原因,到现在也没人真正弄清楚,但又因为强者的血脉非常优秀,而且很多强者也经常会做出“重金求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