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执念之源(第3/4页)

但当他低头看着自己赤礻果而粗糙的脚,丑陋的大肚子,还有肮脏褴褛的衣衫,再看她干净的笑容时,就油然而生一种胆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他只是暗暗在心中发誓,要一辈子都跟在她身边。

他想要一直看着她。

往后的日子,无论是念书、学习兵法,还是日日夜夜的操练,他总是最刻苦的那一个。别人做十遍,他就做一百遍;他很怕自己没用,被她丢下。

当年他就是因为没用,而被拿去给人吃掉,如果他以后也没有用,是不是也会被她丢掉?

这恐惧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然而连他自己也是很久之后才意识到。

他只是察觉,自己拼命地在接近她。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追逐得太用力、接近得太过分,从始至终他又只看着她一个人,于是这份感情慢慢变了质。或许也不是变质,或许从一开始,他就怀揣着这个想法。

——恋慕的想法。

所以,当她大大咧咧跑过来,说要和庄氏联姻时,他才会勃然大怒。然而出于内心的怯懦,他不敢明说自己的心情,甚至当她隐有猜测时,他选择慌张地走开。

所以,之后一次又一次,他都表面沉稳、内心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发觉了她的若无其事,却不敢问这是不是一个明确的拒绝。

其实归根结底,在他心中,无论他后来再如何战功赫赫、如何被人器重,在她面前,他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流民的孩子,是一无所有、肮脏狼狈的贱民,而她一直是那个开朗潇洒的贵族少女。

他们之间隔着壁垒鸿沟,起码在他心里如此;他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他就一直保持缄默。只要不说,他们还能维持主将和副将的距离,而一旦说了,也许他连这点距离也保不住。

然而,大约她早就看出来了。

看出来的不仅是她,还有曾经的夏王、后来的大夏皇帝,所以那位高高在上的陛下,才用带点漫不经心和戏谑的语气,说要调他去另一支军队,当个大将军。

那时,皇帝陛下站在高处,迎着烈风,衣袍翻滚如云。他好像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总是凝视远方,如同等待谁归来。

但陛下回头时,已经又是那个掌控一切的帝王。他居高临下,望着跪伏在地的申屠侑,淡淡开口。

“怯懦之辈,最大的障碍在己心,不在他人。”陛下说,“申屠,你什么都好,唯独心思太重、想得太多,反而不如乐陶勇往直前。”

他当时很自然地说:“臣自然不如乐将军。”

陛下摇头,断然道:“罢了,朕助你们一回。你先去将稻城那些冒你名头闹事的人处理了,之后去领东安军的印,等过几年仗打完了,你就去和乐卿成婚。”

陛下总是冷淡而又不容置疑。

他已经忘了自己当时如何应答,只记得心脏一瞬被气体充满。他答应了吗?是答应了。他总还是怀着那份隐秘的期望。可是答应了,却又不敢和她明说。

居然还是永诀那一天,她自己笑嘻嘻来拥抱他,说等他将来真的成了独当一面的将军,她就接受他的心意。

他高兴得快发疯了。

他开始不断想,今后要如何如何对她,要告诉她什么什么,要和她一起去做什么什么事情……

唯独没有想到,他们再也没有以后。

他其实是知道的。他明明知道,她因为偶然遗失了《天下经略》的副本,自觉有愧于陛下,始终在努力寻找;他明明知道,她回京是为了支持陛下修建岁星网,必然会面临无数阻力……

但他仍然为了自己的愿望,暂时离开了她。

那一天,还是他亲口说服她,让她暂时启用申屠辰为副将。

申屠辰是个年轻的军人,是他在路边捡回来的。同样是流民的孩子,同样学习兵法学得很快,性格同样沉稳;乐陶说得对,他看见申屠辰就像看见了自己。

而且,他下意识觉得,他自己被乐陶捡回来,从此待她忠心耿耿,那么申屠辰被他们捡回来,应该也会对定宵军忠心不二。

他错了。

那个年轻的孩子,早已被其他世家收买。他不是他们,他吃不得军中的苦,梦想去京中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申屠辰背叛了他们,而遵照外人的指令,将乐陶和其他士兵引入了埋伏。

后来,他查清了一切真相,亲自提着刀,将已经成婚生子的申屠辰从家里拽出来,先当着他的面斩杀他的妻儿,再一刀刀将他杀死。哀嚎传遍了半个白玉京,鲜血从门缝中流出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那座屋宅都无人敢靠近。

看似他替乐陶报了仇,但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能够更谨慎一些……

如果能够更勇敢一些……

如果不是他被自己的怯懦束缚,如果他早早安排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