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善意与恶意(第2/3页)

“我来帮阿郎把把关啊,万一崔家的小娘子是坏人,我就告诉你啊。只有女人最了解女人。”

元玉仪笑着说道。

刘益守貌似还听过“只有女人最了解男人这种话”,感觉元玉仪就是在枋头城里闷坏了,想出来鬼混。

“哼,我看你是不想写作业!回来以后,该练的字,该抄写的文章,一样要补回来的。”

刘益守严厉的说道。

其实他知道元玉仪可能为什么跟来,不拒绝就是因为忧虑自己后院的女人有多余的想法。一人为私,二人为公。让元玉仪跟来,让对方当个“传声筒”,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前提是这一位不作妖。

“好吧,到时候你就坐我身后,离远点别说话。无论对方怎么说话做事,你也不要出声,知道么。”

刘益守继续严厉警告道。对于元玉仪,就必须要把丑话说明白,不能给对方任何发挥的空间。

“知道了知道了,你在那边嘛,我就带一双眼睛一双耳朵,怎么能抢了你的风头呢。”

元玉仪口不对心的说道,眼睛到处乱瞟,打量着刘益守身上穿的衣服。

实在是太普通了!

“阿郎穿这一身是不是太寒酸了?”

元玉仪发现刘益守穿的衣服跟带兵的时候穿的别无二致,看起来更像是个武夫。其实刘益守是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了。要是崔小娘见到自己就发花痴,非要跟自己睡,难道自己不让?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渣男三连!

但如果对方也没看上,那就没问题了,不必做多余的事情。把李元忠拉到自己这边,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其实在他看来,满腹经纶的崔暹,都比他妹妹崔小娘更重要些。据说这一位铁面无私,为人古板,做事不讲情面。正好到自己军中当个军法曹。

不比他妹妹那些破事要好?

“唉。”

刘益守轻叹一声,掀开马车的帘子,看官道两旁的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光秃秃的十分难看,一时间心里也有点堵。

“读书使人明智,以后你要多读书知道么?”

刘益守语重心长的说道。

元玉仪翻翻白眼,完全听不进去。

“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也要试着好好活下去的。多明白点做人的道理,有时候可以让你活得更好一些。不要老想着侍奉我就行了,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是你都不在了,我肯定会沦为玩物啊,还不如跟你一起死了算了呢,明白做人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反正打不过那些人,我又不傻。”

元玉仪倔强说道。

刘益守轻轻将她搂在怀里,元玉仪抱着他放声大哭。

……

此时的邺城,早就不在葛荣的封锁之下了。甚至因为宇文洛生的惨败,连假模假样在邺城周边晃悠的那支打酱油的葛荣军,都退到了滏水河以北。

刘益守他们入城的时候,静悄悄的,没有惊起任何波澜。

“相亲”什么的虽然引人遐想,或许还会有什么“艳遇”。这样的事情虽然让元玉仪她们这些人坐立不安,但实际上,这件事只是刘益守到邺城来的细枝末节。

他们一行人被安排在博陵崔氏一族在邺城内的住所以后,崔孝芬就开始活动,并与同在邺城的李元忠联络上了,双方约定晚上一同吃个饭喝个酒。

也就李元忠,陈元康,刘益守,崔孝芬四人,不带任何随从,自然,元玉仪和源士康等人,也必须留在驻地不得前往。

由于北方战乱,邺城作为尚未经历大乱的“大后方”,成为了不少有能力的世家子弟所逗留甚至赖着不走的避难之地。

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异的各色人等,优哉游哉,颇有生气。比起奢华显然比不上曾经的洛阳,但比今日之洛阳,则不可同日而语。

看得出来,北魏的“文气”已经转移到邺城来了,要不然,陈元康,崔暹等人,不会都在邺城扎根。

还没到晚上的时候,刘益守就在李家的宅院里见到了尽地主之谊的李元忠。

中年,看上去四十多岁,脸颊红扑扑的,身材不算健硕,但也不文弱,更不痴肥。他眯着眼睛看着刘益守,身上散发着酒气。

“我等你们许久,闲得无聊,就自己先喝了一壶。”

李元忠示意众人席地而坐,就围着一个低矮的几案围成一圈,几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像是用盐腌渍的冬瓜什么的不值一提。

倒是他身后有一排酒壶,似乎储存了不少酒水!

赵郡李氏在那一带势力极大!若是以在本地的威望和势力而言,他们绝对冠绝各大世家,乃是不折不扣的凶猛地头蛇!

当然,李氏内部人口众多,内部也分化得厉害,李元忠怎么样,只能有限度的表明赵郡李氏的态度,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