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区区七千人……(第2/3页)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大军离开了荥阳,那就是天高任鸟飞,想怎么玩都可以。

继续当北魏的走狗,或者独霸一方跟葛荣学习,亦或者投入梁国的怀抱,都是选择之一。北魏朝廷至少这一两年是没有精力去制裁那些听调不听宣的军头丘八的。

当然,这些都是只是最基本的“混下去”,刘益守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

“如果梁国数十万大军北伐,那么睢阳是绝对保不住的。杨椿说李叔仁带兵支援睢阳,会不会……是因为睢阳很安全,梁国北伐的兵马并不多?”

王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从世家中人的尿性就能看出来,这些人趋利避害的本事一流。如果青徐之地轻松的话,绝对会想尽办法的使绊子,不让刘益守在洛阳城里搜刮财富。

可是从现在看来,对方似乎很愿意“花钱免灾”,那么就定然有一些刘益守等人不知道的原因在里头。元子攸好忽悠,那些世家中人可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

“或许梁国北伐的兵马并不多,但是……也不好说那些人会不会很生猛。”

刘益守意有所指的说道。

陈庆之北伐确实只有七千人,可那七千人,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乡党”,凝聚力特别强。而且陈庆之还有个习惯,每当自己这边将士有多少人阵亡,他就会让麾下人将魏军俘虏中挑选同样多的人出来,将其挖心陪葬!

残忍是很残忍,但是效果却很显著,他麾下那些梁国士兵,悍勇异常,而对手听说了这个习惯之后,都会下意识的不去杀死对手。

总之,刘益守感觉如果真跟前世史书上说的那样,那么去睢阳的大军跟送死没什么两样!

“你说得也不无道理吧,或许梁国北伐军人不多,但是很能打?也罢,跟我们关系不大。我最想知道,邢杲和羊侃我们怎么对付啊主公?”

王伟沉吟片刻,继续说道:“羊敦在兖州还在抵抗羊侃,而且兖州离荥阳还算是比较近的,路也好走。我们从荥阳出发,让大部队在后面慢慢走,领最精锐的五千兵马前出,尽快赶到兖州。

到时候里应外合攻打羊侃,应该有奇效,就是会比较冒险。

假如我们全军压上,那些工匠,押运粮草辎重的辅兵,反而会成为羊侃攻击的对象,那样反而被动,主公以为如何?”

兖州是大城,州府所在地。等攻下了兖州,跟羊敦合兵一处,进而清缴青徐之地的残余敌对势力,应该是一种见效快的好办法。

不得不说,王伟的主意还是很正的。刘益守微微点头道:“此计可行。”

羊敦会不会配合呢?答案是他一定会主动配合刘益守,甚至热情到刘益守都不好意思的地步。原因很简单,羊敦的弟弟羊侃成了反贼,投靠了梁国。

而他爹生前多次表示自己的是“南人”,羊氏应该回归梁国。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羊敦还坚持站在北魏这边,要是不好好表现,积极表现,一定会被有心人说成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怀疑他是内应,图谋甚大!

王伟想得也很明白,羊敦现在就好比是一个急需“男人”的旷世怨妇,遇到刘益守这种“大帅比”,那只有“投怀送抱”一条路可以走。

“羊敦确实可以拉到我们这边。”

刘益守对王伟的判断表示赞同。

和一直在北方边塞的于谨不同,王伟之前就在河南之地混,对这周边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他的在这方面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主公,卑职一直有个问题,又不知道要怎么问。”

王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但说无妨,就是你想成亲,我也会帮你安排的。”

刘益守大度的说道。

“主公,如果,我是说如果啊,梁国大军太凶猛了,横扫了魏国,甚至占据了洛阳……那我们要何去何从?”

任何魏国的军队,只要是在黄河以南的,但凡遇到这样的情况,似乎除了战死外,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现在刘益守大军之中有工匠,还有一些士兵的家眷,还拖着粮草与财货。你指望这样的大队伍从青徐之地撤退到黄河以北(且不说梁军会不会过河),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韩信白起来了都是没招的那种。

“事情当然是很严重的,可是……唉。”

刘益守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也没有想好。可能投降是唯一的选项,只是要怎么投降,要在什么时候投降,颇有些费周章。

更何况刘益守还知道,元颢虽然占据了洛阳两个月,但是最后被尔朱荣痛打了一番后,就惨败然后挂掉了。

也就是说,投降梁国确实很容易,但上船简单下船就难了。要是真如前世历史上尔朱荣反杀梁军,那之前刘益守要是投靠梁国不是会倒血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