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心有余而力不足(第3/3页)

盛唐尚且如此,更何况只是南北朝呢?

以邺城为核心的政权,要控制青州,只能依靠黄河、济水等河流。因此在沿路建立仓储,驿站,乃是实控青州的不二法门。

这种控制,是侧重于经济层面的,而非是政治层面的。要不然,哪怕能控制县城,青州的粮食布匹,都只能在本地消费,无法运到邺城,要形成合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光靠嘴巴吼,是治理不好国家的。任何政权需要的都是具体手段!

孙腾一开口就显出自己的本事来,他的问题也很明白,建立沿河仓储也好,驿站也罢,甚至还包括疏通河道,修路等等,哪一个不需要钱?

那可不是一点点小钱!你连启动资金都没有,怎么去完成这条国策?

高欢也陷入沉思之中,很显然,孙腾的办法很好,他非常认同。

打通邺城到青州的“任督二脉”,魏国的实力会再上一个台阶。只是缺钱很让人闹心。

“其实吧,也不是没有办法。”

司马子如若有所思的说道。

他不像孙腾那样有实干,但歪点子向来不少。

“说吧,都是自家兄弟,没有外人。”

高欢叹息说道,心情烦躁得很,不想再听那些弯弯绕绕的话。

“酒专卖,盐专卖,官府定价,低收高卖,而私人不得贩售。

所获之财帛,足以用来办龙雀说的这些事情了,甚至还有富余。”

司马子如慢悠悠的说道。

北魏官方经常津津乐道的,便是不执行食盐专卖,酒水专卖的政策。

因此那时候普通人吃盐还比较自由,至少比南朝的人要少了一层盘剥。

如贾思勰这样的人,还可以钻研一下酿酒之法,取百家之长,这些都记录在了《齐民要术》当中。

如果酒水都官府专卖了,民间谁还会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酿酒技术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说《齐民要术》这本书里面关于酿酒方面的成就,与当时北方不实行酒水专卖是密切相关的。

然而,如今司马子如要都要将这些权力收归国有,也就是官府来管控酒水与食盐的买卖,说实话……也不过是走了汉武帝的老路罢了。

孙腾的策略或许是一种创新与补充,司马子如的办法就纯粹是在比下限了。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之策,便有财力养骑兵与匈奴掰手腕。

司马子如这一策,倒也可以说是直击要害!

既然缺钱,那就弄钱呗!只要不是放开手脚在民间劫掠,那便是百无禁忌。况且食盐与酒水的专卖制度,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东西了。

“用这些钱,来加强对青州的控制。青州沿海盛产海盐,便可通过河道运到邺城,或者囤积于河岸两边设立的仓储与驿站,随取随用。

高王,此策可行。”

孙腾拱手说道,算是勉强同意了司马子如的建议。

其实食盐酒水专卖来钱虽然确实很快,但也有对应的问题,没有什么政策是一劳永逸没有缺点的,只看到底是合适还是不合适。

执政者需要执行合适的政策,而摒弃不合适的政策,这样便可以将国家拉上正轨运行。

“这些……似乎还不太够。”

高欢叹了口气,孙腾的办法不是不好,却没有说到他心坎上。

“高王,河内郡与荥阳郡,都可以实行屯田之法,一个防备梁国,一个防备关中,所开垦新田,都供给军需。

反正青州财货的转运不免要过荥阳,所以在此地屯扎重兵,建立行台,亦是举手之劳而已。”

孙腾恳切说道。

好像也只能这样了吧!

高欢虽然有些失望,却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中正平和的建议了。

其实按他的想法,出台严峻法令劝课农桑,抑制河北世家的土地兼并,打击官员贪腐,趁机整合各方势力改革军制,这些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然而诸如此类的事情孙腾提都不提,毕竟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打自己的耳光呢?

再加上如今高欢手里的力量虚弱,又无法如臂指使的掌控,实行那些激进而有效的改革,确实很不现实。

孙腾的办法,已经是没办法里头的好办法了。

“这些日子就麻烦你们多操心一下,把细则都写出来吧。”

高欢收拾好心情,对着孙腾等人肃然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