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巴陵之战(3)(第2/3页)

王僧辩独自一人来到毗邻洞庭湖的城墙那边,眺望北面的长江。

湖面上烟波浩渺,本应该开阔心胸,然后他心中阵阵忧虑,完全没有欣赏美景的踌躇满志。

回到巴陵城,这不是征途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是一场完全没有退路的逆风仗。

北面水路,朝廷大军在郢州有水寨,还有精锐的水军兵马,有高大的楼船和经验十分丰富的水军士卒。

南面陆路,刘益守麾下精兵同样也是没有折损,可以一步步向北蚕食地盘,最后兵临巴陵城下。

两边如同钳子一样夹着巴陵郡,这还不提独孤信在江陵的偏师,整个态势就像是三个手指抓田螺一样。

要如何破局呢?

这是摆在王僧辩面前最严峻的一个问题。萧绎可以任性,他可不能任性!

刘益守不比王僧辩以前遇到的那些杂鱼,这位梁国的驸马爷,可没有继承萧氏宗室的那些臭毛病。

此人不仅心思深沉,而且听得进劝,相当不好对付。至于朝廷的兵马强势就更别提了。

要是等朝廷兵马三面合围巴陵郡,那时候就是韩信白起这样的人来了也救不活战局。唯有趁着朝廷大军尚未合围的时候,断其一指。先斩断一路兵马,方能寻得喘息之机。

到时候,双方力量对比改变,一切就皆有可能,不再是必死之局了。

正在这时,樊猛急急忙忙的跑到城墙上,喘着粗气对王僧辩说道:“都督,王琳麾下部曲不听号令,追击朝廷的水军时中了埋伏,折损了不少船只。

如今那些人逃回来,都被抓到校场准备军法从事。殿下大怒,要砍他们祭旗,王都督还是去看看吧。”

又是王琳麾下的!

王僧辩一阵头疼,王琳此人,很有个人操守,很得部下拥戴,他本人是不会搞出什么大事来的。但是架不住他麾下亡命之徒太多啊!

王琳约束麾下部曲的方式都是靠兄弟义气,而不是军法,就很让人头疼了。

这样的好处就是王琳一声令下,他麾下亲信都会冲上去送死,不顾伤亡。坏处也很明显,王琳手下那些亡命之徒,犯了事后就经常被王琳包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无论是萧绎还是王僧辩自己,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至于这支精兵的士气很高,但军纪极差,尤其是喜欢不听号令追击,不听号令冲锋。

王僧辩刚刚准备到巴陵郡打一场荡气回肠,以少胜多的逆袭之战,没想到王琳就给他破了一盆冷水。

“带路!”

王僧辩从嘴里咬出两个字来,杀气腾腾。

……

临湘城湘东王府的大门前,刘益守带着麾下一行人驻足不前,看着那跟临湘城门差不多规格的铜包木大门,还有高达数丈的院墙,一眼望不到头的占地,都被震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一个人就要住这么大的府邸,湘东王萧绎,这家伙可真是该死啊。”

刘益守忍不住啧啧感慨说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的诗句,却不只是唐代发生的故事。

“主公,萧绎已经猖狂不了多久了。刚刚韦黯送来战报,他麾下精锐水军在巴陵以北的长江江面上,与萧绎麾下王琳部交战,故意卖了个破绽。

王琳部一些战船忍不住追击而来,被杀得大败,损失了几十条战船!现在已经龟缩在巴陵城外的水寨中不敢冒头了。”

身边的王伟将韦黯派人送来的战报递给刘益守。

就这?不会是谎报军情吧?

“萧绎就这么不经打啊,不应该啊。”

刘益守一脸困惑,搞不懂王琳麾下部曲怎么会如此拉胯。

韦氏水军参与过当年南梁与北魏的合肥之战,非常精锐,乃是南梁那一战取胜的关键战力之一。

但那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把陈年旧事当实力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虎父犬子,韦氏子弟完全没有继承当年韦睿的道行,用兵和练兵的水平也是如此。总体看来,这支水军现在唯独器械装备是一流的,最多也就是操船经验丰富,技战术还说得过去。

换句话说,这支水军中下层或许还很有些实力,但军队高层已经是青黄不接了。一众韦氏子弟里面,并没有足以驾驭这支军队的牌面人物。

不要说王僧辩这样的,就是类似王琳的人物也找不出一个来。

“派人去支会韦黯一声,不要轻敌冒进,不要贸然跟萧绎麾下兵马打水战,避免决战,只要拖着就行。拖到秋收以后,萧绎必死!”

刘益守对王伟吩咐道。

“喏,属下这就去办。”

等王伟走后,刘益守带着杨忠等人在临湘城内湘东王府里闲逛,不由得就注意到王府里那座四层楼高的宏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