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三辞两让(第3/3页)

高浪面色惨白,不像是装出来的。

“如此也好吧。”

斛律光叹了口气,高浪实在是个烫手山芋,这个人来到幽州,只会给父亲斛律金添麻烦,他实在是不希望高浪跟自己一起回去。

这一路行军很顺利,因为高欢的被俘,数万兵马被全歼于河南。魏国各地官府威信大损,官员大量逃亡,都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实际上是被周边的世家接管了行政权。

这些河北世家不愿意得罪斛律金,自然也不会为难斛律光的兵马。

至于高洋,控制邺城都已经很吃力了,尚且不能阻止城内的人员向外界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可能让“镇场子”的段韶,去拦截斛律光的这支骑兵。

他派官员去“劳军”,都被不解风情的斛律光赶走了,连虚与委蛇都懒得去做。这让高洋在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亦是无可奈何。

等着高洋的大事还有很多,真的没时间在斛律光这点骑兵身上耗着。时间过得很快,斛律光的骑兵队伍顺利抵达枋头,与娄昭的亲信部曲汇合,准备渡过黄河。

……

高洋心里很明白,不篡位是不行的,因为不篡位,他连名义上的权势都无法掌控!

高欢的职位是丞相,高洋一个十多岁孩子,如何当丞相?世上没有丞相之子能继承丞相之位这种说法!

高欢没了,那权力名义上就回到元绍宗手里了。元绍宗可以用天子的名义任命新官员,高洋用什么理由去阻止呢?

在这种情况下,权势是会自然流失的!

历史上高澄在谋划篡位的时候,就意外身亡不假,但他为什么同样谋划着篡位呢?很多事情是有逻辑必然性的!

高洋要获得继承权,就必须以皇帝的身份号令群臣,这是铁律!

少年何必为难少年这种话,在政治上完全不管用。

东魏新任尚书令赵彦深,每日都去皇宫内给皇帝元绍宗请示汇报,并强调高洋并无篡位之心!一连几日都是如此,哪怕元绍宗是个傻子,也回过味来了。

如果真的无心篡位,那还需要每天派亲信来“提醒”么?这摆明了是要元绍宗自己下退位诏书啊!

元绍宗也很识趣,下令召开朝会(大量缺员),在朝会上宣布:自己年少无知,不善政事,以至于魏军河南大败。

为了振兴国家,他选择禅让,退位让贤,让有德者居之。只是不知道国家有没有这样的合适之人呢?

高洋当即站出来,严厉呵斥元绍宗,不得再说这样的亡国之言,他愿意挂帅出征河南,为陛下分忧!

元绍宗很是欣慰,表示自己不再退位了,但是给高洋加了九赐。

又过了几天,天降暴雨,漳河泛滥。邺城内有人议论纷纷,说这是天子无德,上天示警。侍中唐邕上表,希望天子下“罪己诏”。

无奈之下,元绍宗下罪己诏,并且还下了退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高洋。

后者连夜入宫,将禅让诏书退还给元绍宗,表示自己完全不能接受。

几天后,高敖曹的兵马屯扎滏水河以北,得知这个消息后,高洋知道,最后那临门一脚,终于来了!

……

荥阳城下,斛律光所率骑兵皆翻身下马,列队矗立笔挺,颇有军威。

刘益守带着一众亲卫出城,他走上前去对斛律光亲切说道:“大军城外扎营,斛律将军请入城一叙吧。”

他又指了指不远处假扮牵马苍头,低着头看都不敢看自己的高浪道:“你也跟着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