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权力场上无父子(第3/3页)

“得令,属下这就去办!”

王琳激动说道。

很明显,上次河南之战中,他麾下水军表现优秀,成功骚扰了敌军粮道,干扰了高欢大军的补给线,为最终合围高欢军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益守显然是没忘记他的功劳,如今将其提拔独领一军,并外放一方准备灭蜀,用再造之恩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王僧辩与王琳二人拿了军令就走了,剩下的人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刘益守,他们当然知道,能到这里来,必定会有任务交待。

可只要刘益守不说,他们的心就是被吊着的,现在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难熬。

“我欲亲征汉中,杨忠已经作为先锋带着部曲先行西进,你们四人为我部将,随同我一起出征吧。”

刘益守一句话将樊氏兄弟与鲁氏兄弟的任务给交代了,总体说来,就是跟在刘益守身边,一起出发前往汉中。

如今刘益守麾下已经是兵多将广,能够调配的军事资源与人力资源都非常丰富。可是为何这次刘益守却要亲自领兵出征呢?

其实并不是他想到处奔波,而是平定叛乱的功劳与灭国之功,都是篡位的催化剂,都是树立绝对权威的不二法门!

如今他已经有进无退,必定要走上取萧氏而代之的路。因此亲自领兵建立功勋,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这个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而已。

更何况,蜀地与汉中,是一体又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萧纪会不会出兵,贺拔岳会不会出兵,萧圆照会不会媾和,其中千头万绪的关系,可以说瞬息万变。不同的情况,梁国中枢的应对也是要不一样的。

到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各种转瞬即逝的机会。

刘益守不在,派其他人去,那个人哪怕再聪明再厉害,也不可能代替刘益守在全局上作判断,早请示晚汇报那是必然的。

如此一来,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就会因为来回请示耽误时间而无法抓住。

但刘益守亲临一线,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段韶的那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拿下汉中,是保底,而不是最优解。蜀地本身就在梁国的统治之下,等击破萧纪后,只要休养生息,维持发展民生的政策,蜀地乱不起来!

到时候,蜀地就是攻略关中的一个大后方,让刘益守可以对关中实施“多路齐攻”的策略。

“誓为吴王勠力杀敌!”

众人齐声说道。

“嗯,现在就去城外整顿兵马吧。今天这顿酒,我等会让人送去你们大营。五日之后出征。”

刘益守用平静的语气,说着让手下人热血沸腾的话。

等众人离去之后,他才松了口气,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

杨忠去打前站,只是去“卡点”的。这点人马,还镇不住萧纪,更别说痛打西魏那帮眼睛都要饿绿了的饿狼们了。

后续的兵马,才是决胜的关键,慢一点不要紧,一定要稳健,要能打。出鞘就像是天下无敌的神剑一般,谁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他从袖口里掏出孙腾写来的回信,上面说了很多高欢霸府的秘辛,其中就有高欢的身体状况。

按孙腾的话来说,高欢可能没两年好活了,一看就是酒色过度,身体已经被掏空了。

但,高欢其实也并没有得什么大病,也不会那么快就病入膏肓不能理事。孙腾在信中说,高欢回邺城后,政务都是自己处理,也不避讳见客,不像是一副要进棺材的模样。

当刘益守看到孙腾信中这么说的时候,他很是吃了一惊。因为这跟崔冏的说法完全矛盾,让他不知道相信谁才好。

“贺六浑啊贺六浑,我可是比娄昭君还关心你的身体啊。”

刘益守忍不住感慨了一番,自言自语道。

既然高欢身体暂时还撑得住,那么攻略河北,自然也要靠后排着,要把汉中甚至是蜀地的事情排到前面了。

想到这里,刘益守给坐镇荥阳的于谨写了一封信,明确告知于谨:高欢的身体还算硬朗,如果有传言说高欢病危,那绝对是诱敌之计,荥阳兵马不可轻动。

斟酌再三,刘益守还是派人将这封信送了出去。

这样或许会失去提前占领河北的机会,但是比中高欢计策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