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读清华还是上北大(第2/3页)

戴子高迷惑不解的问道。

王伟听到这话,简直想一棍子打死这个榆木脑袋。如果真的将长孙俭给宰了,到时候萧圆照必然一口咬定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若真到那一步,要如何拿捏这厮?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肯定得让长孙俭当面指认萧圆照,才能把这位所谓的“汉中王”捏在手里啊!证人都死了,还说个球啊!

这多简单一个道理啊。

证据确凿,萧圆照私通敌国,这是多大的罪名?想想都很刺激!

只要稍微操作一下,便可以将萧圆照拿下,撤销汉中王的封号。

或者以此为要挟,将来把萧圆照这家伙揉扁搓圆,还不是看刘益守的意思就行了?

“按我说的办就是,不要伤人性命。一个来自关中的死人,不能证明任何事情,对我们毫无意义!”

王伟一脸不悦的呵斥道。

“明白了,明白了,属下这就派人去盯着,一定办好,一定办好。”

戴子高如蒙大赦,赶紧的退下,不敢继续在王伟面前呆着。

等他走了以后,王伟这才自言自语的叹息道:“使者都来了,看来关中那些人,也要开始动手了吧。”

出发后王伟曾经收到刘益守写来的信,叮嘱他说这场战争虽然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但却并非是那种生死存亡的大战。

再加上汉中地域狭小,兵力施展不开,粮道运输不畅。所以无论是萧纪也好,贺拔岳也好,甚至包括梁国朝廷这边,肯定都是精兵互殴!

大规模的会战肯定不可能,后勤补给也不允许,然而小规模的战斗少不了,甚至战斗还可能会很激烈,不可怀有侥幸心理。

所以这次争夺汉中的场面就会很怪异。

掌握着本地粮秣与辎重的萧圆照,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掌控的武力,所有的军队几乎都是摆设,防不住任何人,这些军队估计就连抵抗意志也不会有多少。

因为这些人不久前还是萧纪麾下的军队,只是被萧圆照收买,暂时听命于他,能指望这些人有多厉害多尽心呢?

但是其他三方,无论是关中来的李弼,还是朝廷派出的杨忠,甚至是屯扎在剑阁的萧纪,麾下全是精兵,最能打的都带出来了!

这三方,无论是哪一方,补给都很困难!手里的兵马都不可能多。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谁能占据汉中的补给,谁的赢面就更大!当然,排除这些因素,刘益守的赢面理论上是最大的,因为通过汉水走廊运粮,成本最低。

换句话说,萧圆照这个所谓的“汉中王”,可以很不重要,因为他实际上等于手里没有军队,战场上有他没他完全一样。

但萧圆照也可以很重要!哪支军队得到汉中本地的补给,就可以极大提高容错概率。而得不到汉中本地补给的军队,几乎是败一场就会打道回府。

甚至还没撤回到出发地,军队就因为缺粮自行溃散了。

这种状况让王伟意识到,自己的作用是很大的,绝不仅仅只是个打前站的。

如果刘益守随便派个什么阿猫阿狗来汉中,那么这个人能稳住萧圆照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可王伟是谁?他是刘益守身边的亲信大员,他要是到这里来了只能稳住萧圆照,那能显示出自己的本事么?

王伟想要的东西显然远远不止这些。

前段时间他把自己扮演成一个酒色之徒,好逸恶劳之辈,不就是为了麻痹萧圆照么?他的妾室是元明月,这是怎样容姿的女人,王伟能没有见过美女么?他至于在南郑满城搜罗美人么?

一切都是演戏,都是演给萧圆照和他那些手下看的!如果没有王伟在明面上演戏,戴子高怎么可能带着人暗地里探查萧圆照的事情而不被察觉呢?

……

南郑东边的城固县,杨忠带兵在此地屯扎后,亦是整日坐立不安,怎么都感觉不合适。

这里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城固县扼守着汉江走廊的出口,乃是水运陆运入汉中的第一站。不过哪怕这里再怎么重要,杨忠此行的目的也不是守在这里。

刘益守的回信还没有送来,他们现在的行为算是实质上的违抗军令,要是后面真的在战场上失利,刘益守的板子绝对会打下来的。

杨忠询问段韶要如何应对为好,段韶的建议就一条:派斥候深入褒斜道,严密监视有没有军队穿过褒斜道朝着汉中而来,有的话,迅速回报就是了。

关中到汉中的路没有好走的,因此斥候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军队的速度,如此一来,实际上防守一方是可以获得一定的预警时间。

这个建议不能说不好,只不过,万一贺拔岳的人马没有走褒斜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