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一触即发(第2/3页)

王伟实在是没有必要离开南郑的。有他在这里,萧圆照就会心存忌惮,不敢公开反对建康中枢的政令。王伟若是不在,萧圆照会干出什么事情那就不太好讲了。

“嗯,人既然来了,那就一起走吧。”

王伟淡然对戴子高说道,看都不看长孙俭一眼,就好像对方只是一件没什么价值的货物,根本不值得他去关注一般。

“喏,属下已经准备好了,这便可以启程。”

戴子高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敢对王伟有任何不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戴子高伺候他爹都没这么上心过。

刘益守身边那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老硬币,要玩死人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这些人。回想起王伟刚刚来南郑就四处搜罗美人,戴子高就有些不寒而栗。

这些政治动物为了达到目的迷惑敌人,丝毫都不会顾忌自身形象与口碑,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说百无禁忌。

比那些明火执仗杀人的凶恶之徒可怕多了。

而这些怪物,都被刘益守管着,奉刘益守为主公。一想到这些,戴子高就不禁唏嘘感慨,自己的“前任”主公萧纶,简直幼稚到了极点!跟刘益守完全不能比!

那种人能活着,只是因为南面的水太过温吞,萧衍在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喘口气。等刘益守这样的猛人来了,萧纶之流的藩王一个个都被直接或间接的收拾掉了。

很多人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还愣着做什么?”

看到戴子高在发呆,王伟面色不悦呵斥道。

“王侍中恕罪,刚才奴只是在想,等会出发去城固县呢,还是直接南下安康郡。”

戴子高找了个借口询问道,以掩饰自己刚才的走神。

“当然是直接去安康郡,跟主公禀告汉中的相关事宜啊,我们去城固县作甚?”

王伟微微皱眉说道,他觉得这个戴子高肯定是故意在给自己难堪。

戴子高退下后,王伟这才面带笑容,走过来拉着长孙俭的衣袖说道:“当年我家主公在洛阳时,便听闻长孙先生刚正不阿,只是无缘得见。如今择日不如撞日,请随在下一同坐船南下安康郡面见主公吧!”

“吴王丰神俊逸,当年在洛阳就是一号了不得的人物啊。”

长孙俭脸上出现回忆的表情,脑子里出现了当年那个挥斥方遒的少年模样。当年刘益守的大名便是响彻洛阳官场,当时在洛阳当小官的长孙俭又如何会不知道这个人呢?

说起来,刘益守没见过长孙俭,长孙俭反而见过刘益守一面,当时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么年轻的人也能左右洛阳政局了?果然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当初长孙俭非但没有高估刘益守,反而低估了不少!

“王先生请带路吧,有话路上可以慢慢说。”

长孙俭有些无奈的说道。

事到如今,他虽然也不是什么阶下之囚,但终究是俘虏的一种,面上无光是肯定的。

事实上,王伟跟长孙俭的关系,远比他跟南梁地方官员的关系要近得多。

王伟跟梁国的大部分官员都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那些人都是跟南方世家大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王伟来自北方,显然跟这些人没什么共同语言。

可是王伟却跟长孙俭是一个圈子里混过的人,当初都是在北魏当小官,还当了不少年。只不过彼此发迹的路径不同罢了。王伟不但对长孙俭没什么仇,反而还倍感亲切。

“关中诸人,与我家主公颇有渊源,长孙先生不必紧张。来者是客,我家主公必定招待周全。”

王伟宽慰长孙俭说道。

“嗯。”

长孙俭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客套话听一听就好了,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反驳有什么意思呢?

……

褒斜道的历史很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也最长的栈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里面说的“栈道”,就是这条道。

公元前266年,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后,决定创修褒斜栈道,大力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后秦军走褒斜道灭蜀,将巴蜀打造成了歼灭六国的大后方。

《史记·货殖列传》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来形容褒斜道的重要性。

听起来很美,但是,如今的褒斜道其实没有那么好走。

自秦昭襄王时期开始,褒斜道就在经历持续不断的人为与非人为损毁、修复、再损毁、再修复!光三国时期就修了四次,西晋修了两次。

因为战争的需要,有人烧就有人修。

这条路靠近汉中的南段一直比较稳固,但靠近关中的北段,从来都是修一次换一个地方,如今的所谓“褒斜道”新道,跟陈仓道有部分是重合的。乃是北魏朝廷在几十年前新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