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听人劝,吃饱饭(第3/3页)

彻底掌控汉中,有利于刘益守图谋蜀地,并且堵住关中这一路,为将来攻入关中,歼灭贺拔岳的人马做准备。段韶的提议高瞻远瞩,可以说完全跟刘益守的思路同频了。

以杨忠对刘益守的了解,此战之后,段韶必定独掌一军,受到重用。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走过来,对杨忠拱手说道:“杨将军,敌军尸首已经全部清点,包括主将李弼在内,共计七百四十八人,无一人走脱。

另缴获金银财帛无算,都是从那些魏军士卒身上搜出来的。已经全部堆放在一起了,现在是不是要将部曲组织起来依次搜身,按军法要求,查验是否有人私藏战利品。”

按理说,这支军队的基本待遇是一人从军,全家免税,用度都是朝廷提供,根本不需要去抢。但也难保有人就是贪小便宜败坏军纪。因此刘益守制定了森严的军法,在待遇优厚的同时,军法亦是森严到士卒不敢造次的地步。

“军法无情,本将谁也没有针对,所有士卒列队准备搜身。”

杨忠沉声下令道。

这支军队不是不能有问题,但问题不能出在他这里,换过几个主公的杨忠,对此很敏感也很谨慎。

不一会,麾下数百军士齐聚列队,亲兵队上前搜身,居然连一个私拿的人都没有抓到,顿时让杨忠深感刘益守制定规矩颇有先见之明。

“重赏严罚”,一切军饷与赏赐均出于朝廷,战利品只计功劳不分实物,种种规则定下,刘益守真的是把这帮丘八们看透了。

精兵规模小才可以厚赏,有厚赏才有人肯出死力办事,严罚才能约束他们不瞎办事,战利品与斩获上缴才能保持军队战意高昂不会因为贪财而误事,不许士卒劫掠是为了保护财产,事后再用其他办法从本地大户手里捞钱劳军。

林林总总的规矩,乍一看似乎无所谓,甚至是捆住手脚不够爽快,但此刻杨忠分析了这支魏国精兵惨败的各种原因,纵兵劫掠这一条,居然要担上大半的责任!

魏军会如此迅速的崩溃,就是因为在沔阳就捞够了,军心士气已经涣散,捞够了的士卒只想着保命,想带着这些金银细软衣锦还乡!

谁还有心思杀敌?

“全军警戒,关上所有城门,派人去安康郡,请主公入汉中!”

杨忠对身边一个亲兵说道。这一战赢得很痛快,战略上很重要,但是斩获确实不多。很有可能,这只是此番争夺汉中的一个开始。

萧纪不过损失了几千人,蜀地实力雄厚,他未尝没有再次入汉中的打算。

贺拔岳消息滞后,应该已经得到李弼送去的信件,搞不好支援的队伍就在路上。

“这一战,应该只是个开始,孝先后面还有立功的机会。”

杨忠面色沉静对段韶说道。

“确实如此。我若是贺拔岳,必定进退两难。”

段韶微微点头说道。

此刻他才注意到,空气中漂浮着难闻的血腥气,太阳被乌云遮住,不远处被堆积起来的敌军尸体,一层叠一层的,唤醒了他过去的征战记忆。

天下太平之前,要死多少人,才能把这个征战不休的大坑填满?

段韶问了一个自己不曾注意过的问题。

……

李弼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但是贺拔岳却如同段韶分析的那样,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应该被刘益守泄愤杀掉的长孙俭,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对黄金做的“同心锁”,作为自己多年前婚礼的“贺礼”。

另外一方面,李弼派去关中报信的人也到了,告诉贺拔岳,汉中已经平定,可以派兵入汉中了!

贺拔岳觉得很奇怪,他们两方传递的信息是互相矛盾的!

长孙俭说被刘益守俘虏,梁国对汉中早有谋取之心,准备充分,劝说贺拔岳不要出兵汉中。

而李弼麾下亲兵两次送信,说已经攻克了南郑与沔阳,要贺拔岳带兵火速支援,顺便派人组织民夫向关中运粮。

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