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闽浙海贼王(第2/3页)

“对了,还有件事。上次宇文泰的几个侄儿外甥坐官船的时候遭遇海贼,九死一生才得脱。可惜随行大半的商船都被海贼打劫,几乎全军覆没。

话说回来,要不是宇文护他们几个逃脱,只怕宇文泰还真以为是主公要故意针对他呢。如今宇文泰请战灭贼,在广州打造可以出海的战船,似乎想给他那几个侄儿外甥们出口恶气。”

刘益守麾下所有人都知道自家主公的本事如何,他想办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如果宇文护等人死在海上,还确实极有可能是刘益守暗地里的操作,断宇文泰羽翼。

可是宇文护等人所搭乘的官船,因为船型好,跑得快,所以从海贼的围捕中逃脱,反而证明这件事跟刘益守完全没有关系。

刘益守若是想在海上神不知鬼不觉弄死几个人,那还不容易么?这些事情都是明摆着的。

“闽浙沿海岛屿数千,平日里也不成气候,各家都是各自为政,自梁国建立以来一直都是疥癣之疾,何以如今有烽火燎原的气势呢?”

刘益守问了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有海的地方就有海盗,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十分兴盛,海盗这种对应产物也是历来不绝,清朝末年都有他们的活动足迹。

为什么梁国前面几十年不成气候,现在突然就冒出来了呢?

“主公有所不知。从前这些闽浙海贼,互相制衡如同春秋诸侯国一般,只是这两年来有个很会打仗的神秘海贼崛起,用兼并的方式统一了沿海盗匪。

这些人原本还要互相防备,现在都在一个人麾下,那自然破坏力不比从前。再有三吴地方大户各怀鬼胎,其中不乏与之暗通款曲之人。现在这件事很不好处理。”

陈元康忧心忡忡的说道。

闽浙海贼王?这踏马到底哪根葱啊!

刘益守回忆了一下前世史书上的记载,好像没有这一号人物啊!

“说吧,什么事?”

看到陈元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刘益守叹了口气问道,心情糟透了。他被这个什么海贼王恶心得不行!

“主公,这件事嘛,怎么说呢,根子不在那些海匪身上,而是三吴地方豪强与他们眉来眼去的,才放任那些海匪呼风唤雨。

若是能将他们的联系斩断,则平定海匪轻而易举!”

陈元康言之凿凿的说道,似乎心中早有定案!

“说下去。”

刘益守用食指敲击着桌案,心中权衡利弊。

“主公,闽浙海匪横行,严重影响建康到广州之间的海上通道。但对于三吴到建康之间的通道,影响却是不大,这其中意味着什么,其实瞎子也看得出来。三吴地方豪强,绝对都是心怀鬼胎之辈。

而宇文泰求战心切,也不光是为了他自己。广州那边的海货无法运抵建康,对他和广州本地的大户而言,损失极大!在这方面,他们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说堵不如疏,让王僧辩不必隐藏行迹,每次出兵前,都大鸣大放的摆给三吴那帮人看,让那些海匪们有所准备。此乃明修栈道。

然后让宇文泰带着广州那边的水军北上,务求一击制敌!此乃暗度陈仓!

只要能将闽浙外海的岛屿扫荡一番,三吴豪强们便翻不出什么浪来,民心也不在他们这一边,无本之木不足为惧!”

陈元康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王僧辩的本地驻军,都在心思诡谲的三吴豪强监视下,难成气候。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监视之中,还怎么办得好事情?

唯有请入“客军”,然后让客军反客为主,便可以一举将海匪拿下。

广州那边的豪强,可是不会跟海匪联络的。与之相反的是,他们迫切希望海路通畅,巴不得那些海匪早点死光!天竺等地的特产,都是先到广州这里分销,最后才海路到建康的。这其中有多少利益,那真是三言两语难以尽述!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帮海匪断了岭南的财路,多少人想把他们杀之而后快,那真是数也数不清。

既然闽浙本地不能破局,那便引入外力破局,这未尝不是个治标治本的好办法。

“此计甚妙!三吴本地豪强势大,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这次抓住那个海贼王,我一定要把三吴那帮人掀个底朝天,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梁国说一不二的人。”

刘益守恨恨的锤了一下桌案,继续说道:“给宇文护那几个侄子都授予步兵校尉之职,上阵父子兵嘛,让他们回去给宇文泰帮忙,这次要一举将闽浙荡平!跟王僧辩说,让他稳住,不要轻举妄动。”

“属下这便去办。”

陈元康拱手行礼后离去。

等他走后,刘益守这才陷入沉思之中。

什么海贼王之流,都是些烂货,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对象而已。三吴地方想重新武装自己,以求在未来天下一统的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个动向才是令人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