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第2/3页)

因此尔朱氏内部斗得很厉害,都在考虑尔朱荣的身后事。

有这些事情掣肘,让尔朱荣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派兵南下攻城略地。

尔朱氏不懂经营之道,又不适农耕,晋阳盆地虽然土地肥沃不缺水源,然而在尔朱氏的横征暴敛之下,百姓竟然一个个都面有菜色,对那些契胡士兵敢怒不敢言。

一句话概括:尔朱荣在晋阳并不得人心,本地大族对他也是阳奉阴违。

之所以尔朱荣还能在晋阳好好呆着,无非是因为高欢现在也不被人看好而已。这就跟某些女人厌恶丈夫却选择不离婚一样,心里揣摩的事情有点多,患得患失罢了。

这天,尔朱荣将慕容绍宗请到自己府邸书房里,和高洋一样,也是商议出兵关中之事。

关中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贺拔岳被杀几乎闹得天下人皆知。普通百姓自然是没什么念想,可那些称霸一方的枭雄,自然会权衡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利弊。

“关中之事,你以为如何?”

看着慕容绍宗,尔朱荣不以为意的问道。

北秀容川的反复易手,严重动摇了尔朱荣的威信,也打击了他的心气。这让尔朱荣意识到,就算他能打赢高欢,也是治理不了河北的。因此这些年以来,尔朱荣都是沉迷酒色,不理政务军务,得过且过。

一个人没有了事业上的追求,那就只能追求肉体上的欢愉。身边伴随声色犬马只是必然而已,实在是不值得拿出来说道。

“末将以为,入关中乃是必然,不值一提。还不如说说如何入关中为好。”

慕容绍宗不动声色的劝说道。

尔朱荣微微点头,很显然,这话就是他心中所想。这些年虽然自己沉迷酒色,但基本的战场嗅觉还没丢。

“你觉得,谁与你同行为好?”

尔朱荣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本就不是那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谁都知道现在是入关中火中取栗的时候,问题不在于去不去,而在于派谁去!

“主公可亲自挂帅前往,其他人都无一言九鼎之能,不能取信于人。”

慕容绍宗拱手说道。

很多事情是明摆着的,他都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尔朱荣在“考验”他。

“说下去。”

尔朱荣微微点头道,似乎不置可否,脸上看不出什么来。

慕容绍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挂帅之人,非尔朱氏不可。然而除了主公以外,谁的话都不好使。”

这话有点道理,只不过有个大问题。

尔朱荣的威名,那是六镇之乱以后,平定葛荣的时候才有的。如今过去十多年了,谁还记得他这一号人物啊?

北魏都已经名存实亡了,元子攸更是被尔朱荣亲手干掉。如今这情况,谁知道尔朱荣是哪根葱?

现在外面早就不是他的时代了!

“让尔朱天光与你随行吧。你为主将他为副将。我就镇守晋阳,不与你们同去了。”

尔朱荣深沉一叹,放弃了亲自挂帅入关中的想法。

他已经老了,至少,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主公,尔朱天光无法担当重任啊,主公必要亲自前往关中。若是主公不能前去,那还不如不去了。”

慕容绍宗连忙跪下请求,尔朱荣的想法太危险了。要是尔朱荣不去,光靠自己领兵,估计到关中后就要跟尔朱天光闹起来,谁也不能说服谁。

关中大乱,定然是盗匪成群。迎接他们的绝不会是鲜花与掌声,不断被偷袭,甚至被围而攻之,才是该有的常态。如此紧要之事,需要有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就一锤定音。

除了尔朱荣,谁还有这个本事?

“我老了……”尔朱荣长叹一声,不想再说下去。

“主公,关中之行,非主公挂帅不可,请主公切莫犹疑啊!”

慕容绍宗跪在地上磕头恳求道,在他心中,尔朱荣虽然已经老了,但个人威信却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这次出兵,没有尔朱荣还真搞不定!

看到慕容绍宗再三恳求,尔朱荣终于还是同意了。

“先入长安再说,一旦占据长安,我便返回晋阳吧。”

尔朱荣勉强同意了慕容绍宗的方案。

……

甬东是个地理名词,并不是行政区划,它传承于秦代,因为地理方位在甬江出海口以东而闻名。甬东的位置,在会稽的最东边,实际上长期不受官府管辖。

然而从此刻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甬江出海口附近的海岸线上,到处都是从三吴等地征发而来的郡兵,他们在配合王僧辩与宇文泰的水军,抓捕从甬东逃到会稽的海匪。

建康朝廷动用了晋安郡(隶属于江州)和广州的兵马共计数万人,挨个岛屿挨个岛屿的扫荡海匪的巢穴,将其中盘踞的海匪全部捉拿,甄别后集中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