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I like it!(第2/3页)

“……初,建康有童谣云:手执金刀起东府,梁断台城无所依,隐喻太祖欲起兵东府新宅。太祖大怒,捐宅为东府大学以自清,选拔干才于国,后有贤良皆出于此,如过江之鲫……”

吴王府的书房里,阳休之在编写《太祖本纪》,已经是在为将来一统天下改朝换代做打算,修“前朝史书”了。

刘益守和他的亲信们,对外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忠君爱国。不搞形式主义,不加九锡。

污蔑刘益守要造反的,不是外地藩王就是建康童谣。

但刘益守等人做的事情,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掌握权柄,甄别异己,记录在册,为将来改朝换代做准备。

看破不说破,又只做不说。

通过一次又一次“莫须有”式和自污式的渲染,让朝堂内外都有一种“虽然刘益守看起来很忠心,但他迟早都要谋反,而现在又抓不到什么实证”的错觉。

老实说,梁国的官僚阶层和世家大户们对此都已经麻了。

刘益守真要哪天改朝换代了,这些人才会哀叹一句:刘益守这厮终于玩够了,可塔马尘埃落定了啊!

“主公那个狼来了的故事,还真是妙极了。如今的情况,也跟狼来了一样。待他日主公举事的时候,世人都见怪不怪了。

他们都在梦中,而主公才是编织梦境的人。”

阳休之一边笔走龙蛇,一边还不忘拍刘益守的马屁。

“嗯嗯嗯嗯,确实如此。”

刘益守有口无心的哼哼了一声。

羊姜写的小黄文,虽然没什么文采,但胜在真实。刘益守看得津津有味的,哪怕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读起来却有种黄毛偷窥正主办事的莫名刺激。

毕竟,还是用女主第一人称写的,有些感受他也是第一次知道。

只是刘益守有点不明白,这篇小黄文的主角又不是羊姜本人,她是怎么知道别的女子当时什么感受呢?细节还写得那么清楚,跟自己印象中的事情能对得上。

刘益守觉得其中颇有蹊跷。

“果然,她们舒服了,我也舒服了,两全其美。

人伦之事,是多么的美妙啊。阴阳调和,当真是妙不可言。而为了获得美人,就必须要掌控权力,这一切都是权力的附属品。”

看完这一篇,刘益守将其放在桌案上,忍不住感慨说道。要是他没权柄,身边那些美人就算死心塌地愿意跟着自己,也迟早会被坏人抢走的。

这世道可是坏人遍地啊!相貌出众,身份尊贵的美人,谁不想玩一玩呢?

权力本无善恶,区别在于掌握在谁手里。元明月就是这样,刘益守说送给王伟了,她就只能乖乖的当王伟的妾室。如果刘益守自己想染指,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羊姜的小黄文,给了刘益守莫大的压力。一旦他失去权力,会连落毛的凤凰都不如。刘益守有了如今的地位身份,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回头或者走错,就会跌下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阳休之竖起耳朵,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正在这时,源士康走进来对刘益守拱手道:“主公,那个陈霸先在大理寺监牢里绝食,说一定要见您一面。这件事主公需要让大理寺卿处理么?”

“他这个人倒是很有意思啊。”

刘益守面露冷笑道。

王僧辩送陈霸先叔侄到建康大理寺关押,就一直无人过问,既不杀,也不放。负责此事的崔暹,也在等刘益守等态度。

而刘益守从武关回建康后,压根就不想见陈霸先。无论前世史书上说这个人多么厉害多么能干,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个人现在就没有什么价值,也没什么人打着他的旗号兴风作浪。

“那就见一见呗,反正闲着不也闲着嘛。”

刘益守对此好像无所谓的样子。

他带着源士康等人来到修了没几年的大理寺,却发现这里的地牢里已经关满了犯人!都是等待批示后就推出去问斩的。

“看来,梁国反对我的人还挺多的啊,兼管大理寺,你的压力很大吧?”

刘益守若无其事的敲打崔暹问道。

“回主公,属下不过是名义上代管大理寺,实际上,生杀大权都在主公手里,这也是大理寺狱人满为患的原因之一。”

崔暹小心翼翼的说道。大理寺是皇权染指行政权的代表作之一,他显然只能这么回答,所谓“大理寺卿”,其实不过是一块橡皮图章,刘益守说杀谁就杀谁,没什么好争议的。

当初在制度改革的时候,故意加一个大理寺来制约刑部的权力,其实就是为了以后一统天下,刘益守登基称帝做准备的。这个职务一直由崔暹兼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