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以后的以后(大结局)(第4/4页)

汉军接管河北后,前出幽州。斛律羡亲自带兵前往劝降斛律金,在得到一系列利益保证后,斛律金带着族人前来洛阳。刘益守仍领斛律光守幽州,防备高句丽。

同年,突厥在草原,联合高车人,奇袭柔然王庭,阿那瓌战死,亲族从幽州而来,投奔刘益守。

虽然出兵的时机不合适,但刘益守依旧命斛律光父子、联合并州尧奋等人,从两个方向出击,将羽翼未丰的突厥人教训了一顿。

随即刘益守将阿那瓌的孙女纳入后宫,扶持阿那瓌之子庵罗辰,出肆州以北长城,重建柔然王庭。

解决完这些事情,刘益守便将主要精力,花在了国内重建的事宜上。

河北河流众多,粮秣通过清河、漳河等河流转运到邺城,再通过邺城的水运从人工渠运输到黄河。

刘益守便在枋头附近的黎阳,建立了黎阳舱,专门囤积河北的粮草。

又在巩县东南兴建洛口仓,把从江南经大运河运来的粮食囤积于此。

自此河北与江南、淮南的粮秣都在帝都附近,足以养活未来帝都生态圈,将近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了!

封建时代,帝都及周边的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

本地的农田产出,是完全无法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的,必须引入外来的粮秣。刘益守定都洛阳而不定都关中,便是因为这件事。

为了解除关中的封闭,刘益守派人修栈道,修缮武关道、陈仓道、轵关道,以保持帝国对于关中的掌控。

修大运河,兴海运,兴农田水利。开科举,抑制世家豪强,提拔寒门子弟为官。

刘益守励精图治,努力弥合天下分裂百年造成的天然隔阂,对得起天下人。他的名声响彻神州大地,树立了崇高而无可替代的威望。

刘益守在位四十三年,熬死了三任太子,熬死了当年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所有功臣,熬死了除了羊姜以外的所有妃嫔。

熬得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都心灰意冷,其中不少不肖子天天诅咒刘益守快点去死。

只是刘益守好像得到了萧衍的真传一样,越活越精神,而且他四十岁以后,便不再纳妃嫔了,非常珍惜自己拥有的女人。只可惜那些娘子还是一个个的离他而去,无论如何也挽留不住。

刘益守曾经暗暗发誓,他最多只抱着下一代,绝对不要抱着下两代,更不会玩什么爷孙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益守对自家的女人们特别好,那些女人们也特别为他着想。在世的时候,大体上都能约束子女们安分守己。

但刘益守的那些娘子们去世后,他那些孝子贤孙们可就一个个不安分了。

几乎是哪位娘子去世,她的儿子们都像是“被激活”一般,立刻开启父辞子笑模式,只有徐月华之子刘仁佛,出家为僧,在寺庙内行医积德,不问政务。

刘益守六十多岁的时候,天下承平日久,民心安定,地方富庶,几乎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很多人觉得摘刘益守的桃子,性价比很高,几乎是一本万利,根本不需要奋斗了。

特别是他那些蠢蠢欲动的子嗣们。

于是便有了长达五年的动荡。

阿那瓌孙女之子,联合柔然可汗在肆州谋反,兵败被俘,贬为庶人圈禁。

李祖猗与李祖娥之子,拥戴崔小娘长子在河北谋反,兵败被俘,贬为庶人圈禁。

羊姜长子,欲在几位皇子的簇拥下,利用刘益守南巡岭南的时机,妄图联合泰山羊氏在洛阳禁军兵马中的内应,多方联合一起举事。

结果企图入宫矫诏,与母亲商议起兵之事的时候,被早有准备的羊姜鸩杀!

一场叛乱消弭于无形。

这是刘益守子嗣夺权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刘益守返回大兴后,就将羊姜封为皇后,总揽后宫一切事务。

刘益守把江山治理得太好,所以他的儿子们一个个都盼着他快点死,希望自己能全面接盘这个花花江山。

结果刘益守就是老而不死,每年寿宴上的波谲云诡,比之当年萧衍还厉害。得了江山,失了亲情,刘益守也时常感慨。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他的中晚年,过得还不如寻常人家。子孙环绕膝下是不存在的,指不定还得防着这些人背刺一刀。

想想都挺悲哀。

刘益守七十五岁的时候,将皇位让给了摄政多年的皇孙,也就是那个被羊姜鸩杀的儿子的嫡长子刘义恭,与羊姜二人来到彭城居住,不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