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政哥不求仙(38)(第2/2页)

“我要兑换川贝枇杷露。”

萧靖二话不说就做了决定,冰糖炖梨和荸荠水他都会做,就没必要兑换了。确诊是风热咳嗽后,他写好方子和制作步骤就吩咐宫人们去熬药:“枇杷叶、川贝、桔梗、薄荷、水半夏......”

这些药材不难找,在这个年代已经有了。

孩子咳嗽,他心里也不好受,安排下去后,他摸摸小儿子的脑瓜,问:“今天想吃什么?你爹当皇帝了,得吃个好的!”

生病的胡亥没什么胃口,“能吃完皮薄馅大的馄饨吗?我不想喝姜汤,辣得嗓子疼。”

“能,怎么不能?今日起姜汤就再也不用喝了。”

专供皇帝的膳房什么都有,鸡鸭鱼肉和蔬菜都是全的。太官令黄胖子认了几个小太监当干儿子,消息最灵通了,他得知陛下从宴席上退了下来,去探望公子胡亥之后,不但没有歇着,反而撸起袖子,更加忙活起来。

“干爹,你这是做什么啊?前头的席面早就安排好了。”小太监不解地问。

“你这个不成器的,还得学啊......”

公子生病了,以陛下那个把儿子当眼珠子疼的性子,能不陪儿子吃顿饭吗?

既然陛下陪着吃饭,那皇帝的膳食肯定从咸阳宫的小厨房里走。公子们的饭菜按道理是另外的厨房做,但黄胖子敢自夸,胡亥肯定更爱吃他做的饭,那孩子在咸阳宫跟着陛下吃了七八年的,胡亥的口味是什么,他心里有明镜似的。

这才是头等要紧的大事,前头的大臣们即使吃得不好,他们一个屁都不敢在宫里头放!

公子胡亥就不一样了,那是陛下最疼爱的幼子,父子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黄胖子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宫里的太监没点悟性,就别想着出头,想法太多那就是害人害己。他这几个干儿子咯,还得好好练练才行。

公子胡亥咳了几日,喉咙难受肯定得用点软和的。要费劲嚼的馒头肯定是不会吃的,他得把面活软一些,说不定等会儿会用得上,没用也没关系,厨房里的份例是足够的。他还得弄个清淡不失鲜美的汤,用来熬羹煮粥都行,这些容易咽下去。

这样等陛下下令,他就能又快又好地把饭食呈上去了。

......

馄饨是荠菜猪肉馅的,深绿色的荠菜口感鲜嫩,吃起来有种特殊的清香,挺有野趣的。猪肉更不必说,胡亥是从小吃到大的,自然不可能会讨厌。

馄饨皮煮得很烂,小孩用勺子挖了一枚,几口吹凉后,一抿就快要化开。肚子里垫一垫,整个人就舒服多了,荠菜在宫中并不易得,但胡亥就是喜欢这一口。

“这滋味不错。”他开心地笑了笑,有父亲陪着,吃饭都格外香甜。

萧靖给儿子盛了一碗胡萝卜鸡茸粥,是用炖过的鸡汤冲的米花,吃起来鲜美无比,点缀胡萝卜碎的橙红色,看起来也挺有食欲的。胡萝卜口味微甜,鸡肉剁碎了也很容易消化,他看着儿子吃了十八颗馄饨,还喝了两碗粥,就放心下来了。

这么能吃,病肯定好得快!

皇帝最喜欢看别人吃饭吃得香,显然胡亥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小孩把肚子吃得鼓鼓的,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饭桌。

吃完了饭,又聊了一刻钟,萧靖陪着胡亥打了两套拳,发了一身汗,就让小孩洗澡早点休息了。

走回去咸阳宫的路上,他还记得那个太医是个庸医,便朝身边的人问,徐福是何人。

萧靖有些不满,“此人无才,连个咳嗽都治不好,怎么当太医的?”

“徐福是巫医世家出身,听说祖上有些神通,这才入选的。”随侍见陛下心情不高,早就找人问太医令打探清楚,“小人听闻徐福会炼丹,妄图求长生呢。”

说起来,徐福会炼丹算是一个杀手锏,是徐福想要攀上陛下的手段。但现在看徐福惹怒了陛下,好些人都想要踩上一脚,干脆把此事当作笑话来说。

萧靖回忆历史,终于想起来了:“是这个徐福啊......”

都传说政哥为求长生,让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从山东海边出发东渡,寻找蓬莱仙岛。现在他联系起来,恐怕那个历史上的神棍徐福就是给胡亥治病的庸医徐福了。

难怪他觉得听着耳熟呢。

“徐福医术不精,以后就别当太医了。”

萧靖免除了别人的官职,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他不是暴君,也没必要因为别人没治好胡亥的病,就把别人全家的人头给砍了。

“怎么罚他?那就把他逐出宫去,罚他给朕开一家徐福记吧。”

都叫徐福了,怎么能如此不务正业呢?

有了甜菜,卖糖才是正经事呢!

作者有话说:

瘦瘦子想要吃糖,还别说,徐福记的花生酥糖挺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