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刘盈不短命(63)(第2/3页)

如今她也能享儿子的福咯。

皇帝来了,自然就要起菜上菜了。今晚吃的这顿是菌子火锅,是萧靖特意安排的,他知道太后想要保持身材,菌菇这类热量低又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就非常适合。

先是有宫人抬着铜锅上来,锅的造型跟老北京传统铜锅很像,也是萧靖让工匠打造的。底下烧着红红的木炭,上面是烧得翻滚的鸡汤。菌子火锅以鸡汤做底,烫熟出来的菌菇会鲜味更浓,油香滑嫩。

有宫女给太后娘娘舀了一碗汤,吕雉小口喝着,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她夸赞道:“这个汤滋味不错,有肉,香啊。”

“这才到哪儿,还有更香的呢。”萧靖两三口把汤喝完,再将洗干净的香菇和竹荪都倒进去,“香菇特别香,竹荪特别鲜,吃完还能美容,不会长胖。”

案上还有平菇草菇松蘑之类的,等会儿吃着再放。

吕雉听了,就更加期待了。

女人啊,谁不想美容呢,她觉得自己现在年轻了一些,人也自信多了。但是要能像十八岁的那样,那就更完美了!

奶白色的鸡汤里还漂浮着金黄色的鸡油,油脂被菌子吸收进了,一咬都是美味的汤汁。锅底里放的整只鸡砍件,都是肥瘦相宜的茶园鸡,比宫里原本的鸡还有肉质细嫩,口感弹牙爽滑。

萧靖夹了一块鸡大腿,递到了太后面前的蘸水碟子。

“母后,吃啊,吃个大腿哩。”

“好好好。”

可把吕后感动坏了,她跟老刘吃了那么多顿饭,从来老刘都没谦让过她。反倒是儿子懂事,让她吃鸡大腿啊!

所以一个敢夹一个愿吃,太后娘娘啃了两条鸡大腿不止,还吃了两碗菌菇,和一大碗面条。

减肥是什么?

明天再说吧。

刚煮熟的菌菇又滑又嫩,还带着肉香味和本身的清香,吃起来比肉还好吃一些。面条是皇帝指明要吃的细面条,手工揉面,又用了拉面的技巧,拉出来的面条比头发丝还细,在火锅汤里翻滚了一圈,全吸收了汤底的精华,变得入口即化,却不会过于糊烂。

简直都是喝下去的面条,不是吃下去的。

这么一顿下来,吕雉成功地吃撑了。她摸了摸肚子,舍不得离桌,暗中松了好几回腰带。可她的儿子比她还能吃,连面条都能吃半斤的!

“儿啊,吃慢点啊,别急别急。”

“香啊,造啊。”

萧靖是个对食物很尊重的人,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特别能吃。他一个人包揽了剩下的菜品,将鸡肉都一扫而空,蘑菇也吃完了,汤喝了两碗,吃到最后太后都过来劝了,才停下了筷子。

他看见还剩下几量菠菜面,绿油油的,肯定很好吃。

他有些舍不得,“面条吃不完,多可惜啊?”

吕雉觉得好笑,怎么皇帝也那么节省,“不可惜,叫宫人们分了吧,他们当夜宵吃。”

萧靖觉得可以,“那行,不浪费就好,嗝儿——”

他斜靠在榻上,打了个痛快的饱嗝,感觉连头发丝都是火锅味的。吃过了晚饭,他还没走,想要聊会儿天,聊聊羊毛纺织业的发展,还有北方的草原。

一说到厂子里,吕雉很有发言权,她的羊毛纺织厂已经扩大到五百人的规模,在长安城都是出了名儿的。

她很高兴地说:“有了匈奴那一头供应的羊毛,原材料上面再也不愁了。”

每日的毛线成品出货量高达五六百斤,不仅要供货给长安城的贵族,连其他郡县的富商也开始有人求上门的。

吕厂长来者不拒,有钱就卖。

长安城的市场日渐饱和,只要兜里有钱的,今年一入秋就换上了羊毛衣裳。连带会织毛衣的女工都供不应求,被各府当作优秀人才供着。

为何啊?

还不是因为织毛衣课程都是长乐宫首开的,能来听课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夫人。夫人们学会了织毛衣,回家再传授给近侍的嬷嬷姑姑,这些老仆都是心腹的地位,绝对不会轻易离开府里的。

这导致了会织毛衣的人并不多,还被贵族们垄断在手里了,许多人家中的千金小姐,都不学绣花,改学织毛衣了。

【据可靠消息报道,陛下都会织围巾啊!】

那还等什么,赶紧学起来啊!

各家姑娘蠢蠢欲动,想要迎合陛下的口味。若有自由身的会织毛衣的女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冒头,准会一下子就被人高价聘走了,请回去当女夫子,教小姐们织毛衣。

吕雉看到了这部分的商机,她又在城中开了一家成衣铺子,给许多女工传授了织毛衣的技艺,专做外销衣服生意。

她看的不是国内的市场,而是北方的匈奴人。

她说道:“回头把羊毛衫羊毛袜羊毛帽子卖给匈奴人,说不定那里的贵族也喜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