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司马衷不傻(83)(第2/3页)

大葱分了一整个大猪头,旁人都不爱这个头,觉得形容丑陋。但小孩不怕,小胖手指着这个头,就说:“要!祖父,我要这个!”

司马遹怕侄儿吃亏了,回头又要哭,好心建议道:“大侄子,猪头都是骨头,骨头硬得很,这里的肉不多,没什么吃头。”

还不如分条大猪腿,用盐腌上了,能吃很多天。

并不算太富裕的司马遹,一出手就在猪后腿上扎了一个洞,用草绳系着,算是他标记的私人物品。他人小力气不大,但是看到一大份肉,足够他和娘亲吃好久了。

眼下天气凉,肉食不容易坏。

加了肉的月牙馄饨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等天落雪了,包好的月牙馄饨在雪地里冻上,能吃一个冬天都不坏的。

司马遹有心给侄儿介绍他的持家之道,谁知这小屁孩并不领情。大葱扯了扯小扇子似的两只猪耳朵,道:“这个可以做盐焗猪耳朵。”

司马遹:哦。

盐焗是啥,穷逼没吃过。

大葱摸着肥肥的猪脸颊,道:“它脸大,可以做爆炒猪脸肉。”

司马遹:嗯?

爆炒是啥,穷逼不懂。

大葱见小叔叔没什么反应,把猪舌头也拉出来了,兴奋地说:“哇,它舌头那么长,可以切一盘卤水猪舌头!”

司马遹:唉……

卤水是啥,穷逼想象不出。

不得不说,大葱跟着萧靖,在耳濡目染之下,在吃饭上比别人懂得更多,起码领先了差不多一千多年。

除了猪脸和猪舌头,大葱摸着圆圆的猪脑袋,嘀咕着:“它头那么大,里面的脑花肯定很多,我要吃脑花,我要变聪明!”

都说吃脑补脑,小皇孙小小年纪,已经有这种认知。

吃猪脑=补脑=聪明=学习好,这个逻辑没毛病。

他热情地邀请司马遹:“小叔叔,你要来补脑吗?吃了猪脑能变聪明的!”

司马遹摇了摇头。

蠢货才需要补脑,他又不蠢。

唉,侄儿就喜欢吃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他还重口味。杀猪的少年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够变态的,没想到大侄子居然比他还变态。

这人居然吃脑花?!

果真是人不可貌相。

大葱很重视这一颗猪头,让侍卫哥哥帮他放在车上,道:“大哥,你别把我的头弄丢了……”

侍卫:???

你的头不是在你脖子上吗?

谁敢摘小皇孙的脑袋啊,他不要命了是吧?

大葱美滋滋地看着车上的猪头,挥了挥手表示告别。他小跑着跟在晋武帝身边,喊道:“祖父,祖父,我们去看大鹅,乡下有大鹅吗?”

小孩还记得学的《咏鹅》,很想要看看实物。

“有,我们去寻一下,看哪一户人家养大鹅。”晋武帝昨日就吩咐下去了,必定要满足孙砸看大鹅的愿望。

说来也巧,村里还真的有人养了鹅。

繁衍下来的品种是雁鹅,并非白羽的家鹅。

每年入秋的时候,都有大雁从北边飞到南方,掉队的大雁偶然落在了此地,就再也舍不得飞走。因为这里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美艳丰满的女鹅,勾得它魂牵梦吟。

做雁图啥啊?

不就图个快活嘛!

女鹅的胸脯是毛茸茸,戏水的时候打湿了白花花的一大片,让黑扑扑的大雁自惭形秽。大雁瞧得眼都直了,这里的女朋友肤白貌美,它不走了。

大雁和家鹅生下来的雁鹅,羽毛是灰黑色的,个头生得极大,还留有一丝大雁的野性。

养鹅人一个没看好,鹅子们就扑腾着翅膀想要上天,想和太阳肩并肩。

既然一群有钱人说要看鹅,得了好处费的养鹅人即使不放心,但还是打开笼子,把鹅群都赶出来。养鹅人的嘴里喊着口号:“都出去,都出去,鹅子要吃饭啦!”

以最雄壮的大公鹅为首,一只只大鹅摇头摆尾,列队走出去村里。大鹅伸长了脖子,身高和大葱一般大,行走起来气势逼人。

“鹅鹅鹅——”

“鹅鹅鹅——”

“鹅鹅鹅——”

大葱睁大了眼睛,原来这个是鹅啊,怎么都是黑毛的,跟诗里的白毛鹅一点儿也不一样。而且诗里说“红掌拨清波”,鹅掌该是红色的。

今日见的鹅,鹅掌却是橘黄色的。

小孩不是色盲,一眼就看出来了。

他委屈巴巴地跟晋武帝说:“祖父,我父亲骗人——”

“太子,不,你爹怎么骗你了?”晋武帝觉得这事儿正常,太子本来就不着调的。

“我父亲说鹅是白毛红掌的,怎么今日见的鹅不长这样?”

“哦,是这个啊……你爹没有骗你,确实有白羽的鹅,但今日见的是另外一个品种,不是白羽鹅。”

“祖父,鹅是吃什么长大的啊?”

晋武帝:???

鹅吃什么,他还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恰好处在他的知识盲区,他没想出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