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高湛不荒唐(39)(第2/3页)

到头来便宜了她的高亮。

王妃元氏也很高兴,那个碍眼的小贱种终于要走了,她的儿子高百年会顺利继承常山王府的一切。她揽着襁褓里的孩儿,高百年才几个月,但她已经很爱护他。

她轻声地哼着:“百年,百年……一定要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啊。”

这个名字寄予了常山王妃对儿子的厚望。

什么都不要紧的,她只想要儿子活得长长久久。

整一座府邸,唯独有一人不高兴,那便是高演。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直在生闷气,生完闷气他还得去给八弟祭祀,说什么一路走好,愿地底下没有病痛。

说得高演都想要吐口水,呸——

虽然高亮是庶子,但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是在他的期盼中出生的。高演平日里疼爱长子,连带去孩子他娘的院子里也勤快几分。

怎么说过继就过继,也不跟他商量一声?

娄太后和皇帝的旨意,不是跟你商量,而是直接通知你。

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高演觉得脑壳痛,向身边的侍从问道:“过继一事,是谁出的主意?”

不仅是缺德,简直是缺大德了!这活生生地叫人父子分离,全天下都没有这样的道理。

有人好不容易打听到那一日的情况,禀报道:“……是长广王提议的,他最先说要过继自己的儿子。但太后不同意,说要过继他兄长的。”

竟然是步落稽!

高演捂着胸口,觉得这个弟弟忒奸诈的。高欢庶子生的儿子,太后肯定看不上,在几个同母所出的兄弟当中,高澄已死,大哥死后被封为文襄皇帝,皇帝的儿子过继出去不妥。

高洋是个护犊子的,他不会舍得自己的儿子。

而尚未成婚的高湛还没有儿子,空口说白话,谁不会啊?

这事儿不论到他高演的头上,却会轮到谁的头上?

真是太气人了!

“唉,此事就这么定吧。”

高演深呼吸一口气,逼自己别气。事已至此,多怒无益。

襄城王一死,生前没见功绩显著,但死后的哀荣着实盛大。

连南梁都派人过来了。

高洋下诏,任命南梁的湘东王萧绎为梁的使持节、假黄钺、相国,建梁台,总百揆。其意就是在襄城王这一场丧事当中,齐国皇帝承认萧绎是梁朝的合法代言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以后湘东王萧绎称帝,高洋承认这位邻国皇帝的合法性。

襄城王的丧事已经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死亡,而是被他的哥哥画上了政治的符号。

当然,高洋不是送温暖的好心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他跟萧绎做了一场交易。

坐在上首的齐国皇帝盯着下面跪拜的中年人,此人空有野心和贪婪,却没有魄力和智慧。换句话来说,顶多就是个窝里横的主儿。

不足为惧。

高洋喝了一杯酒,眼神越发肆意,他晃着脑袋,觉得这些南人真他妈的没本事。

白吃了那么多年饭,居然连一个从北方逃过去的侯景就叫他们如此畏惧。

萧氏宗室被作乱的侯景杀了一波,但留存下来的力量还有不少。高洋喝酒吃肉,他从盘子里掰下来一整条羊腿,好像这骨头啃着有点硬。

得多煮一会儿再吃。

南梁的火还不够大,他就加一把柴。他瞅着锅里烧着的肉,迟早要吃到嘴里的。

“……朕要的不多,交州、梁州、义州、新州就挺好的。”

“……湘东王是个聪明人啊,你们信佛的,一向都说舍得。朕听得几句佛语,都说有舍才有得。”

萧绎俯首,思索了片刻,皆答应下来。

除了河南的义州,其余州县高洋要了也无用。梁州(后世四川一带)靠近西魏,在别国的眼皮子底下,高洋不一定敢拿。

而交州(后世广西和广东一部分地区、以及越南部分地区)位于南面,气候炎热,当地土族割据,前几年才爆发过叛乱,连上一任刺史都被赶跑了。新州(后世广东部分地区)在交州的东面,也是南方,算是一块硬骨头。

南梁宗室本身都不乐意管那里的烂摊子。

萧绎以为这个北方皇帝傻,净是捡些破烂回家。他把这些地盘丢给高洋,以高洋的势力也吃不下。

三月还没过,南朝梁交州刺史、梁州刺史、义州刺史、新州刺史以其州县,一并归附北齐。高洋很高兴,命令交州和新州给他进贡新米近千石。

他有些想念寄养在步落稽家里的阿淹,他好久没去看看小姑娘了。

阿淹那时候连粱字都写错,眼巴巴地说想吃米饭。

他听说南方的太阳足,长出来的大米特别好吃。回头他送点米给阿淹,阿淹肯定会特别高兴吧。

作者有话说:

时间线是551年,常山王高演应该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之前出现bug,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