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李治不头疼(1)(第2/3页)

这又是另一个功劳。

所以李治毫不犹豫地废除王皇后之位,改立武氏为后。好多大臣暗地里骂他色令智昏,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反对。他们只看到武氏的美貌,居然看不到她的才干。

“这人啊,就爱以貌取人。”他笑着跟武氏说,“你长得太漂亮不好,长得太丑也不好。”

武氏穿着皇后的朝服,笑意盈盈地说:“臣妾谢过陛下的夸奖。”

他们又过了一段很开心的日子。

渐渐的,武氏不满足于皇后之位……她想要更多的权力,但是李治不想给。

他觉得武氏太贪心了。

李治想要再次废后,宰相上官仪领悟到他的意思,与他拟定废后的诏书。谁知武氏早一步收到消息,哭着跑过来,诉说当年两人的情谊和誓言。

皇帝下不了手,所以上官仪倒霉了。

人家夫妻俩合好,上官仪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全家为奴为婢,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治听到消息,下笔的手顿了一下。他今日精神不错,能批阅几本奏折。

他有没有愧疚?

好像没有。

他的善良和天真,早就在权力的斗争中被磨灭了。权谋的本质就是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若是武氏被废除皇后之位,她的下场恐怕不会比上官仪好多少。

如同以前的王皇后那样。

所有人都是皇帝手里的棋子,任何人都可能输

,但皇帝不会输。李治冷眼看着武氏和朝臣争斗,真是趣味无穷,武氏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居然稳占上风。

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希望她赢,还是希望她输。

大概两者兼有。

作为主君,他可以舍弃臣子,以巩固皇权,并非是可靠之人。作为丈夫,他迷恋韩国夫人武顺和魏国夫人贺兰氏,用情并不专一。但是对于百姓而言,他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勉强算得上是仁君。

弘道元年十二月,五十六岁的李治更改年号,赦免了一部分罪人。

他问身边的人:“百姓们高兴吗?”

近侍回答说:“百姓蒙受赦免,大家都高兴极了。”

李治半阖着眼,半晌之后,才说:“百姓很高兴,但是我的病越来越重。但愿老天爷可怜我,给我延续一两个月的寿命,让我能够回到长安,死而无憾。”

长安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是他的根,他现在非常想要回到长安。他没有以天子自称,在老天爷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可惜上苍并不赐福于他,他没能看到明天的朝阳。

当夜,唐高宗在洛阳的真观殿驾崩。

“朕这是死了?”

李治晃了晃脑袋,视力居然和年轻时候一样清晰,头疼头晕的毛病完全没有发作。他看到榻上的“自己”,又听到宫人的哭声,见到武氏神色慌张地奔来。

她悲伤之余,好像松了一口气。

“也对。”

李治自嘲地笑了笑,从来只有被废的皇后,没有被废的太后。他像是一把剑,一直悬挂在武氏的头顶,待他死去之后,太子李显会登基成为皇帝。李显是武氏的亲儿子,即便他有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废了生母。

李弘、李贤、李显……

这是武氏生的前三个儿子。

一个英年猝死,一个被贬为庶人。前头两位哥哥都倒台了,所以轮到李显当皇太子。

李治看着丧仪上形容哀切的新帝,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相争,才让他得到皇位。

他叹了一口气:“可惜了……”

他的生母长孙皇后,虽然有智慧,她对权欲并不看重。更何况他登基的时候,长孙早死了好多年,他的皇宫里没有太后。

武氏是与母后不一样的女人。

她会跟儿子争,因为儿子太蠢,蠢得她一只手能压下去。李治扪心自问,以武氏的心智,李显很大可能会争不过她。

新帝输了会怎样?

被废呗。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一场好戏,李治的观感非常复杂,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后悔。他一手扶起来的武氏,终究会把矛头转向他们的儿子。

他看见武氏穿上皇太后的朝服,临朝称制,真是威风极了。

他觉得她好陌生,完全不像当年的武才人。出家为尼的武才人花费许多功夫弄到纸笔,她写下一首《如意娘》,亲手捧到他的掌心。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囡囡死后,武氏好像从未穿过石榴裙。”

“囡囡在哪里?朕怎么找不到她?”

“大概是李弘先走一步,把囡囡接走了。”

“李显被武氏废除皇位,李旦成了傀儡皇帝。”

“武氏让人对李贤下手,朕且等一等,看看能不能遇到这个蠢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