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李治不头疼(11)(第2/3页)

“咳咳,你们帮朕挑些东西罢。”

“朕带了钱,唔,有两贯钱。”

“……”

一贯差不多有一千个钱,堂堂天子,就带两千块去看丈母娘?

你牛,真的是牛!

李义府是真的服气,他的这位祖宗,拿着那么点钱学人养外室。一看就是业务不熟练,第一次在外面包二奶。

圣人比他还抠门,萧娘子愿意服侍他,肯定是真爱无疑。

骆宾王没多想,只觉得圣人会持家。在平民家庭里面,两千块够花一段时间,不算小数目了。他和李义府小时候都是穷过来的,很会精打细算。

两人一合计,决定拿一贯钱,先到胡玉楼预定一桌席面,让人送到萧娘子的娘家。一千块一桌的菜式挺不错的,不说是山珍海味,起码肉食的分量很足。

至于剩下的一千块……

“圣人,臣提议花五百文买一筐好果子,再加几样耐放的点心。现在的青梅刚上市,臣知道有一家糖渍梅子特别受妇人喜爱。城东有卖酥酪,臣买过几回,他家的还算干净可口。更有点心毕罗,皮儿是透明的,能看到红色的果馅,这一家的主打樱桃毕罗和红枣毕罗,风味不俗。”

“臣附议。”

“那剩下的五百文呢?”

张嫣的算术不错,还有五百文没花呢,他们可不能贪了去。

李义府一副“我要给你跪了”的表情,你小老婆跑娘家住了一晚,难道便宜女婿不应要给丈母娘一点钱,叫老人家安心吗?

行吧。

张嫣没意见。

多亏了有这两位好帮手,她总算准备好看丈母娘的东西。到酒楼定餐的时候,她让人送到应国公夫人的宅子。掌柜没想起来哪位是应国公,她加了一句。

“应国公武士彟,资助高祖皇帝有功,他的遗孀杨氏正居于城中。”

李义府看着圣人打马在前面的身影,一直对着骆宾王打眼色。

“应国公,姓武的,他家夫人跟萧娘子是什么关系?”

“你问我,我问谁?”

“骇,我就知道,你也不知道。”

张嫣跟人问路,她长得俊,礼貌好,倒是有好心人给她指路。她带着礼物七拐八拐的,终于去到永嘉坊一带。

她没人两位臣子帮忙,亲自去敲门。

“谁呀?”

是小孩说话的声音。

张嫣回答道:“鄙人姓李,是来找娘子的。”

容娘竖起耳朵一听,没开门,反而转身跑回去,喊道:“杨婆婆,有人说姓李的,要来找姨姨。”

“姓李的?”

杨氏越想越气,肯定就是那个谁,哄骗二囡做外室的那个。还说是天子呢,居然委屈她的二囡住租来的房子?连伺候的丫鬟都没有?

忒小气的!

尚且不如她当年嫁给老武的待遇。

作为一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杨氏表示一点儿也不能忍。

她眼珠子一转,跟容娘招了招手,趁萧靖在厨房没听见,小声地说:“等会儿糯米糍做好了,你拿个沾胡椒的,专门递给那个姓李的吃。”

“婆婆,那么金贵的东西,给他吃了?”

“他是金贵人,你多撒点胡椒,不要怠慢他了。”

容娘天真,当真拿了一块蒸好的糯米糍,蘸了满满的胡椒碎,专门搁在一个白瓷小碟子里。她干完这一套,跑回去拉萧靖的手,笑道:“姨姨,外面有人找你,说是姓李的。”

“哦,你可以给她开门。”

萧靖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端出来一大盘糯米糍,裹上芝麻的特别香。容娘跑着去开门,把人迎进来院子里。张嫣对着小朋友自我介绍,说她姓李,另外两位同伴,一位姓李,一位姓骆。

容娘歪着小脑袋,赶紧对着屋子里说:“婆婆,来了三个叔叔,有两位李叔叔!”

她不知道胡椒糯米糍该给哪个李叔叔吃。

杨氏暗骂:姓李的还有脸敢带大臣过来?

她睁大老眼,一个长得年轻脸嫩的,应当是当今圣人。至于老的那个,一看就是跟班。她看起来像是和蔼可亲的老妇人,指着那一个胡椒糯米糍,道:“这位后生第一次来吧,尝尝,只是些家常点心。用糯米和豆沙做的,又软又甜。”

家常点心?

张嫣最喜欢吃甜点了。

她含笑着点头,用筷子将糯米糍夹起来,快要吃到嘴里的时候,闻到一股浓烈的胡椒味。

不好,此物有诈!

果然丈母娘不是好相处的!

她把加料版糯米糍放回碗里,算她有先见之明,今日带着两个臣子过来扛雷。老骆为人还行,算了,不坑他了。她看向李义府,谁叫大家都姓李,几百年前说不定是同宗呢。

张嫣装模做样地说:“我年纪小,怎可独食?如此好东西,当礼让兄长。”

李义府:???

为什么是我?

“老李,好吃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