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李治不头疼(38)(第2/3页)

“先生可知,这个梦境是何意?”

“日月皆是您的掌中之物,您还要顾虑什么呢?”

老道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仿佛有大钟锤到荆王的心头,把他锤醒了。这位王爷很高兴得到这个答案,让仆人给摆出来十两金子和十两银子。

李元景怕这个人糊弄他,再问几句:“先生可知,某是出自什么家世。”

老道答曰:“贵不可言。”

李元景:“先生可知,某所图何事?”

老道答曰:“不为财,在于权。”

李元景心想,这个道人说得可太准了。他出生的时候,高祖皇帝已经称帝,他两岁的时候被立为赵王。他不缺钱财,但是想要手中有更多的权力。

他道:“先生说的是真话,某会记得你的。”

李元景不知道的是,他离开不到半日时间,老道把小道士拉到一旁,催促着说:“你拿两身衣服,我们离开长安。”

小道士疑惑地问:“师父,我们去哪里啊?”长安的生意那么好,他们说走就走?

“回去看你师祖。”老道说,“你师祖是扬州人,我们去扬州祭拜他。”

老头子寻思扬州够远的,据说扬州人说的话儿,跟长安人说的不一样呢。

他扯了扯身上的道袍,其实他哪里是真道士。不过是他会识人,胆子大,全靠猜测旁人的身份和境况,才在这个艰难的世道上混口饭吃。他看到今日来问卦的男子,马车的纹饰不凡,身上佩戴的又是好玉,此人不是寻常的大官,应当是宗室。

什么“日月落入掌中”?

刘邦她娘还说自己和天神有一腿呢!

老道睁着眼睛胡说八道,心情完全不像脸上一般轻松。他好不容易把人忽悠走了,赶紧要带着徒弟跑路,跑得远远的才好。皇帝家里那点事儿,他不敢妄自猜测,旁人成与不成,和他有什么关系。

危,走为上计!

他哪里来的师门?

他这是自学成才呐!

……

荆王李元景外出让人算了一卦,顿时觉得信心加倍,仿佛成功就在眼前。他听得有仆人禀报:“王爷,郡主回来想要拜见您,您见还是不见?”

“见!”李元景说。

自家闺女难得回娘家,他哪里会不见。

李容若是李元景唯一的女儿,享有郡主的爵位,从前也是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的。她嫁入房家为妇,今日没有让夫婿陪伴,独自坐车回来。

她在夫家受了委屈,回家见到耶耶,难得表现出来。她忿忿不平地说:“……高阳不知道发什么疯症,昨日圣人没与她长聊,反而宠爱巴陵,她便不高兴。她回到府中就撒泼,不仅对大嫂不敬,还甩脸色给我看。”

“我与她都是高祖皇帝的孙女,谁又比谁差了?”

“我是嫡女,她是庶女。她不过是占了公主的名头,最爱在妯娌当中耍威风。”

“真是小人得志……”

李容若恨恨地骂道。

她和堂姐高阳公主同样嫁入房家为妇,高阳公主嫁给二子房遗爱,而她嫁给三子房遗则。本来是堂姐妹的二人,却嫁给兄弟两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加上高阳的性子暴躁,很容易产生矛盾。

李元景听了女儿诉苦的话,同样很不服气。他的女儿凭什么要被李世民的女儿欺负,就因为他比不上李世民吗?

后来的事儿怎么样,谁能说得准呢。

有句话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他就一定比圣人差呢?

李元景想到当今圣人,又想到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与李治并非同母所出,姐弟间的信任可不会再多。

他跟女儿李容若说:“高阳想要得到圣人的宠爱,你让旁人给她献上一计。那个人说,汉朝有馆陶长公主,献美于弟弟汉景帝,时常出入宫闱,权倾朝野。高阳公主如果给圣人送几个美人,说不定能获得长公主的封号。”

李治的亲姐姐长乐公主英年早逝,皇帝册封庶姐当长公主,不算违规。这么大一块肥肉在前面吊着,荆王不信高阳不心动。

李容若回忆起满月宴的盛况,思索道:“可是耶耶……圣人如此宠爱武氏,高阳公主进献美人,圣人不一定会收。”

“呵呵。”李元景分析,“圣人收了,高阳公主高兴,旁人再透露是你的计谋,日后高阳必定不会再针对你。若圣人不肯收,高阳公主大失颜面,我家姑娘躲在后头看热闹,难道不痛快吗?”

李容若:嗯?

她回过神来,当即鼓掌道:“耶耶你高明啊!”

李元景猜测圣人正迷恋武氏,不会收高阳公主送的女人。高阳公主受此大辱,必定怀恨在心。

只要他再煽动一下,这一枚棋子就很好用了。

作者有话说:

有借鉴《资质通鉴》剧情: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

有参考玄都观的百度资料。感谢在2021-03-02 22:53:53~2021-03-03 22:26: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