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李治不头疼(60)(第2/3页)

招儿点点头:“老师,我也想。”

江夏王妃怀孕的事情,萧靖也知道。姑娘念家不是坏处,只是两个孩子的力量太小了,她们小胳膊小腿的,说不定明年都不能把棉花织成棉布。

“这样吧,你们如果愿意,我让班里的同学帮忙做棉线和棉布。这样速度比较快,绝对能赶在半个月里把棉布做出来。”

“至于代价嘛……请他们去吃你弟弟或者妹妹的满月酒,可以吗?”

“可以!”

旺儿和招儿笑得合不拢嘴,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同学们得知棉花组的交易日取消,本来还惆怅了好一阵子。但是他们很快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注意力——

因为老师新开了家政课,说要教他们体验用棉花做线织布。

织布啊,这可是织布!

小女郎们很感兴趣,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学。而小郎君们有点嗤之以鼻,纺线织布向来是娘们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学织布?

只是当他们看到一架架纺车,还有还有机械操作的样子,好像很厉害啊。车里的棉线运转如飞,喀喀喀就织成一段,仿佛是一个神奇的怪物——

厉害!

“老师,我也想玩玩,该轮到我了。”

“旺儿,我不要钱,我帮你织布。”

“招儿我也来帮你。”

小郎君的脑子灵活,力气大,模仿织布的动作学得很快。刚开始的布织得疏漏,萧靖不在意,疏点通风,能给小娃娃当尿布。再到后来,师生织出来的棉布越来越密实,看起来不错,是能做成衣裳的料子。

赶在江夏王妃生产之前,八十斤棉花总共做成了六十余斤棉布。王妃生下一个儿子,按道理全家应该很高兴的。

可是江夏王府的众人愁容满面。

因为这个小娃娃生病,身上起了红红的疹子,整宿整宿地哭。招儿和旺儿都请假,没来上课,说在家里看着弟弟。她们希望陪着弟弟,弟弟的病情能减轻一些。

萧靖知道学生的情况,因为江夏王府向皇宫请御医。最医术高明的刘太医抱着药箱去王府,回来的时候直叹气,道:“这个孩子的脉象真奇怪,肌肤像是生了湿疹,内里却不是。用了解毒去热的方子不见有效,恐怕很难留住。”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留住一条小生命吗?

萧靖一想到有小孩要去世,感到难受极了。全班学生都知道旺儿和招儿家里有弟弟出生,大家都盼着去吃她家的满月酒,谁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想去看看。”他跟张嫣说,“嫣儿要去吗?好歹当年李道宗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他家又出了一位文成公主。”这位老李如果知道孙子留不住,肯定气得想从棺材里蹦出来。

“去吧。”

张嫣换上常服,两人带了人参等上好药材作为礼物,随即前往江夏王府。现任江夏王李景恒是李治的远房亲戚,男人的面上满是忧色,见到圣人的瞬间十分震惊。

李景恒当即反应过来,道:“臣见过圣人。”

张嫣微微抬手,道:“不必多礼,朕听闻府中新得一子,想要看一看情况,或许能寻得治病的良方。”

李景恒死马当活马医,当即引着二人过去。他让丫鬟把孩子从王妃的产房抱出来,小孩子躺在红红的襁褓当中,神色痛苦,脖子上起了一篇红疹。萧靖不忍心地揭开小娃娃的襁褓,胸口、手臂皆是起了一大片疹子。

他问:“这孩子吃过药没?”

李景恒回答道:“吃过了,是乳母吃的药。那么小的孩子喂不进去药,几位太医开药让乳母先喝,然后用乳汁哺乳。药油也用了一些,不见好……”

江夏王将近三十岁,才得这么一个儿子。他求尽名医,想要挽留儿子的小命。

张嫣抱着襁褓里的小孩,表情同样不忍心。萧靖这辈子手头的积分宽裕一些,既然目前医学解决不了问题,他让系统给面前的这个小孩来一个身体检测。

“滴,检测中……患者鉴定为蚕丝过敏者,不宜接触各类丝绢、绸等蚕丝制品。建议更换质地为葛麻棉的衣物,以免过敏反应加剧……”

萧靖:哦,破案了。

原来不是这个小娃娃生病起湿疹,而是他过敏,天生不能用丝绸的东西。

若是在贫家,这样的问题自然不是问题,因为穷人不会穿丝衣。但是在贵族家庭,孩子自幼锦衣玉食,连襁褓都是绸面绣着精美的花纹。

他在旁人不解的眼神中,催促道:“快,旺儿和招儿拿回来的布呢?孩子的襁褓、衣物和被褥床铺全部换成棉布,他身上的疹子会消下去的!”

作者有话说:

我的新冠疫苗预约成功,今天去打第一针。

啊,我那个实习真的一言难尽。昨天我领导跟我说:最近没什么事情,问之前安排我的工作做完没有。然后暗示我离职,意思是最近不需要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