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李治不头疼(81)(第2/3页)

大雁不仅是会飞的候鸟,而且是一种会游泳的水鸟。不到一刻钟,一群身强体壮的太监把直径两米多的大木盆搬上来,倒满水,两只被放开的白雁扑腾两下,在木盆里游得稳稳的。

“鹅鹅——”

它们甚至叫了两声,听着跟鹅叫差不多。

吐蕃使臣的脸瞬间僵了。

他们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一双白雁游得快乐。他们的心里也在打鼓,莫非他们真的捉了一双白鹅过来?

所以大唐公主才如此愤怒?第一回合,安安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这还不算完。她一手揪住木盆里的白雁,举到其他使臣的面前,问:“我说它是白鹅,我的父母肯定会说它是白鹅,因为我们是一家的,所以这样不公平。都说要避嫌,你们且说说,这到底是白雁还是白鹅?”

第一个被问到的是于阗国的使臣,于阗国是大唐的属国,是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于阗国与吐蕃时常有冲突,都是吐蕃人来侵略他们。于阗人是亲唐派的,他们对吐蕃人有怨恨,自然不愿意大唐公主到吐蕃和亲。

“回答公主的话,这是白鹅。”灰眼睛的于阗国使臣说,他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它们比鸭和鸡长得大,一定是鹅。”

哦豁,看来这个使臣是聪明人。

鹅比鸭和鸡长得大,所以比鸭和鸡长得大的鸟,就一定是鹅吗?

这又是一个逻辑陷阱。

安安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她获得了外族人的支持。问完于阗国的人,她下一步走到了倭国的使臣面前。倭国的男人戴着一顶黑帽子,像是学了大唐的乌纱帽,但没学全,看起来有点怪。

公主又问:“你们说,这只禽鸟是白雁还是白鹅?”

倭国国主近年来经常派“遣唐使”过来学习知识,他们哪里敢跟大唐公主翻脸。要是惹了公主生气,不给他们的人到国子监学习怎么办?

倭国使臣一脸恭敬地说:“臣认为这是白鹅,大雁是灰色的。”

寻常大雁是灰色,可是它俩说不定是白化病啊!使臣睁着眼睛说瞎话,脸不红心不跳。

安安又问了龟兹、高句丽等国的使臣,他们都说公主没看错,这就是白鹅。

一群吐蕃人见别人都说是白鹅,终于慌得手足无措。

他们读书少,不知道有“指鹿为马”这个典故。既然赵高能指着鹿说是马,别人都附和着说是。安定公主指着白雁说白鹅,这不算过分吧?

“安定。”张嫣终于发话了,“既然吐蕃人送白鹅给你,你便拿去烤着吃吧。

白雁都没了,双方的婚事自然免谈。唯一能证明的白雁都进人肚子了,哪里有证据可再翻案?

吐蕃赞普不在现场,他注定要吃下这个闷亏。小年轻不但求婚没成,他更是成了“认不清白雁和白鹅”的大傻子,要被天下人耻笑。

谁会在乎真相呢?

圣人让史官记录下来:乾封元年人日,吐蕃人用一双白鹅向安定公主求亲。圣人大度,宽恕吐蕃人失察的罪过。

啊,天子真是宽容仁慈的人啊!

安安不喜欢继续呆在宴会,她喝了两杯梅子酒,酒气上头,脸颊的红晕顿时上来了。她借口怕“酒醉失仪”,走路脚步漂浮,扶着自家长史离开宴会现场。

姚元崇砸吧砸吧嘴,回过味儿来,他想要保护公主,有一瞬间想要冲出去砍死几个吐蕃人。其实公主完全不笨,她真是太聪明了!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公主,回到休息的行宫。等见不到大臣们,安安瞬间精神起来,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她把脑袋靠在软绵绵的抱枕上,丝毫不见刚才的咄咄逼人,温顺得不可思议。

“咕噜……”一声响起。

安安尴尬地笑了笑,宴席上的菜是好菜,可人不是好人。她的兴致全被扰了,连酸酸甜甜的樱桃烧肉都没吃几口。她拉着小哥哥的手,让他留下来陪他。

“元之,我没吃饱。”

“元之,他们太欺负人了,居然送两只鹅给我。”

“元之,阿娘让人把铁锅带来。一共有两只鹅,一只用来做铁锅炖大鹅,一只做烤鹅。等会儿你陪着我吃好不好?我这里还有大姐姐送的葡萄酒。马乳葡萄酿的酒,葡萄藤还是我祖父种下的……”

她那么娇气,贪吃,有一点儿好运气。

她会是大唐最幸福的公主。

姚元崇算是看明白了,安定公主哪里是聪明,分明是憨。别人是指鹿为马,她是真的眼瘸。她认不出来,还那么理直气壮!

一看就是被父母纵容惯的孩子。

他轻笑一声,说了一声“好”。

太宗皇帝种的葡萄酿酒,可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气喝的。他惜福,却贪心,想要有更多的福气。

如果福气多到满出来的话。

那就分一点儿给公主,让皇天后土保佑一下这个小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