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李治不头疼(92)(第2/3页)

圣人这回不跑了。

萧靖记忆里的阿武带着小野鸡跑路,帝后带着文武百官跑到洛阳,却把烂摊子丢给太子,让李弘在长安监国。李弘才二十出头,年轻人忙得像陀螺一样,他开仓接济百姓和士兵,用的是自己的私库。这个孩子在长安苦苦支撑,掏干了心血,所以李弘英年猝死,大概是这一年落下的病根。

当爸妈的怎么能跑呢?

萧靖打死都不跑,逃跑是懦夫的行为。文武百官又不是家里没存粮,在长安勒紧裤腰带照样能过日子。

有大臣建议圣人去洛阳就食,圣人不听。圣人还以身作则,说国难当头,朕要和人民共进退,为表示节俭的决心,朕一顿饭只点一个菜。

张嫣对上大臣们,一脸“我这样办了,你们看着办”的表情。皇帝这种生物一向奇葩,她自己这样做了,希望大家都跟着这样做。

大臣们:“……”

行吧,您都这样说了,我们能怎么办呢?

照着学呗!

赵国公长孙无忌七十几岁,小老头是贞观一朝的老臣,心里嘀咕贞观时候闹大旱那会儿,太宗皇帝都没有那么节俭。

一顿饭只吃一道菜,这也忒磕碜的。

但是他不敢反驳皇帝外甥的主意,他这几年越来越老,却看得明白。圣人性子倔,看着像是好脾气的,实则他定下来的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长孙无忌不愿意去触大外甥的霉头。

他跟着圣人学,别人也跟着学,长安贵族圈的风气当真节俭不少。什么朱门狗肉臭的行为,压根没有。若是想吃大餐啊,那得关起门来偷偷打牙祭。

唔,出门的时候别忘了把嘴擦干净了。

张嫣有心节俭,刹一刹近年来奢靡浪费的风气。小张想的节俭不是顿顿喝粥,那样不现实。光盘行动在她看来,才是最大的节俭。

她说自己一顿饭只点一道菜——

没错啊,圣人是只点了一道。

长安殿搞的是围餐制,萧靖专门让人做了一张大圆桌,上面用薄薄的石板打磨了一个转盘,比后世饭店的大圆桌差不多。除了结婚分出去吃饭的太子夫妻,大多数时候是四个娃外加两个大人一起吃饭。

得亏长安殿出来的小孩多,家里一人一道菜,一张桌子上六道菜不少了。

主食不算在内。

萧靖让孩子们自己点菜,这样不违背张嫣定下来“一人一个菜”的规则。至于大家一起吃……嗯,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太子分出去之后,李贤是长安殿最大的男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爱吃肉,他点了一道糖醋里脊。这道菜口味酸甜,家里没有谁不爱吃的。李显小时候跟着玄奘法师的时候多,他爱吃素菜,点了一道冬瓜羹。至于李旦和小太平两个,他们兄妹俩头并着头坐在一块儿,居然都选了甜甜的点心。

哥哥李旦说:“阿娘,我想吃白糖糕。”

小太平的气势丝毫不弱:“阿娘,我要吃红糖糕。”

萧靖:“……”

他不理解,白糖糕和红糖糕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糖的颜色换了一下而已,其实吃着差不多。

你们动动脑子,好歹换个小蛋糕小蛋挞啥的啊。

李旦和小太平无法互相说服对方,没办法,萧靖按照孩子们的意愿下单了。他自己点了一道小炒肉,张嫣点了一道辣炒豆芽。

两道肉菜、一道素菜、一道素羹、两份点心。

这对于皇帝而言,已经很简朴了。小太平吃完饭把嘴一抹,恰好今天没什么作业,便跑出去找人玩耍。她跟哥哥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上有年龄差,玩不到一块儿去。三姐姐在宫外的府邸,离得有点远,她一双小短腿跑不到那么远。

但是她可以去东宫找五嫂玩。

五嫂的肚子大了,阿娘说里面有她的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她好喜欢哦。五哥没时间陪五嫂,她可以去陪陪五嫂。

小太平竭力装出来“稳重”的样子,再过几个月,她就是当姑姑的人!她不再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她也是长辈了,她可以给小侄子发红包!

“五嫂,小侄子吃了吗?”太平公主认为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儿子,都说小孩子眼睛亮,她这样说,容娘特别高兴。

“他吃了,小太平呢?你要不要吃牛乳包?”

容娘这里长期备有点心,张嫣虽然提倡节俭,但是儿媳妇怀着身子,萧靖让她饿了就吃,不要有负罪感。她端出来一盘包子,里头是牛乳做的馅儿,阿娘说多吃牛乳能补钙。

钙是什么,容娘不太理解,但这不妨碍她学习皇后的经验。

小太平摸了摸鼓鼓的肚子,遗憾自己多吃了两块红糖糕,这会儿肚子没有多余的位置:“五嫂,我不饿,点心留着小侄子吃吧。我吃了一碗饭,豆芽、糖醋里脊、小炒肉还喝了两碗冬瓜汤。冬瓜没有味道不好吃,八哥点的白糖糕不如我的红糖糕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