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李治不头疼(93)(第2/3页)

他们原是安安买来的奴隶,替公主耕种生产,劳作的成果都是公主的私产。这里家家户户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对生活的渴望,竟然结结实实地拧成一股绳。

男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每日巡逻三次,更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镇守在村口和村尾。五岁以下的孩子都不让到河边玩,就怕有人循着河流儿来,把孩子给抓走了。

“是武娘子!”种黄瓜的刘娘认得萧靖的样子,迟疑道,“您今日这装扮……”挺爷们的。

萧靖打着哈哈:“怕外面不太平,所以都是穿的男装。刚才我们沿着河走,捡到这几个人,不会麻烦你们很久,等她们醒来就让走。”

刘娘唠叨道:“不麻烦,不麻烦。”

这位妇人算是个热心人,她看着这“一家三口”晕过去,赶紧让人把她们搬到屋子里。萧靖以一块糖为酬劳,拜托刘娘的女儿大丫在灶眼上生火,他往锅里丢了三四块红糖,熬出来浓浓的几碗红糖水。

几碗红糖水下肚,不多时,女人和她女扮男装的同伴都醒过来了。村里有奶羊,有好心的妇人给了一碗羊奶,外来的小娃娃喝完奶很精神。

“这里是哪里?”翠翠虚弱地睁开眼睛,她饿坏了,好几天没有喝水,只吃了一些野菜填肚子。

萧靖的眼神中有着审视:“这里是安定公主的食邑,你可以在这里稍作歇息,然后跟随官府前往沙苑。”

翠翠把儿子抱在怀里,见儿子没事,感激涕零:“谢谢,谢谢恩人。”

同伴兰花见孩子和翠翠都没事,刻意压低声音说话:“多谢恩公救命之恩,若不是有你们救命,某的妻子和儿子性命难保……”

萧靖挑了挑眉,暂时没有反驳。他知道这个人女扮男装,他看破不说破。

兰花揽着翠翠和孩子,回忆起自己这两个月以来艰难的日子,差点也想哭。

她小名兰花,已婚,没孩子。翠翠是她的邻居,已婚,孩子才几个月大。因为她们的男人一同被征入军队,两家人又住得近,所以兰花和翠翠在东山村互相扶持,关系颇为亲近。

按理说,她们这些家里有田,有房子的女人,是不应该成为流民的。

可惜遭遇了天灾人祸。

翠翠勤快,在家里种了好几亩红薯,本来足够她吃饭,还能用多余的红薯换钱。兰花有点懒,她没翠翠种得那么多,只在屋子前后种了两垄。

因为今年没怎么下雨,开春种下去的红薯长得不好,各家各户都堪堪够吃。饥荒很快蔓延开来,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他们这条村子被征过兵,男人少,便有天杀的贼寇打村子的主意。

兰花的耳力好,她远远听到有杂乱的声音,来不及呼救,赶紧扯着翠翠和孩子躲进去地窖。等两个女人灰头土脸地从地窖爬出来的时候,村里的粮食早已被抢光,人死了好多,只剩下边边角角的红薯没有被人发现。

翠翠抱着儿子,欲哭无泪:“兰花,我们这下可怎么办啊?”

“现在起,我装作是你男人,我们一起去长安。至于虎子和石子……我们先保住自己的命,以后再带着孩子回来找他们团聚。”兰花一咬牙,想起圣人在长安,只要他们到了长安,圣人肯定不会不管他们的。

她家虎子和翠翠家的石子都去前线打仗,是死是活不好说。兰花不敢跟翠翠说,家里的男人可能回不来了。

兰花有主意,翠翠有孩子,她们举止亲密地凑在一起,外人看着总以为是一家人。

她们把剩下的红薯全部挖走,用锅灰抹黑肤色,混在流民堆里往长安走。两个女人怕被野人掠去,独自走山路的时候甚至不敢开火。所幸红薯生吃死不了人,所以她们竟然坚持到长安城郊。红薯吃完了,就吃野菜和草根。

不知道说她们幸运还是不幸运,她们三天没喝水,最后在河流不远处倒下来。

临分别时,萧靖心软把身上所有的红糖都送给她们,不多,估计就三四两。他怕这两人护不住糖块,提醒道:“若有人问起,你们就说是家乡的泥土,给自己孩子治水土不服的。”

她们太虚弱了,怀里的孩子哭声比猫弱。

“恩人,恩人……”

翠翠抱着孩子,真心实意要给恩人磕头。兰花狠心把糖块在土里滚了一圈,看起来跟土疙瘩一模一样了。

她们补充了些许体力,又休息了大半天,跟着官府的大部队往沙苑前进。她们在路上生吃了许多野菜,分到一碗稀粥,官爷说三日后能到沙苑。

翠翠轻声问:“兰花,你说我们能等到虎子和石子吗?”

兰花斩钉截铁地说:“能,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虎子离开家的时候,说过要给兰花挣一个百夫长。

她在等他。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