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李治不头疼(94)(第2/3页)

兰花心想,她好像是懂的。

她拉着翠翠,笔直地跟着最前面的人。有些站在旁边的人不肯挪,被士兵们赶到队伍最后面去。

“其实这样也好。”翠翠说。

兰花心想,的确是好,一个挨一个领饭,没有人争抢,领饭的速度快了很多。她刚才专门冲着最粗的竹筒去砍,捧在手里的说是竹碗,其实跟小盆差不多大。

只可惜负责打饭的大哥不是按照碗的大小打的,而是每人给两汤勺。翠翠伸长脖子去看,她看见大锅里装的是红薯粥。别说没去皮,而是红薯压根是没洗,煮出来的粥水参杂着红薯皮上的沙土。

这样的东西,有钱人家拿来喂猪差不多。

可是对于流民而言,这是能吃饱肚子的好东西。

“快,轮到我们了!”兰花扯了扯翠翠的衣袖,让她赶紧上前。

翠翠把怀里的竹碗递过去,人家大哥给她打了两勺,没有少没有漏。男人看到她后背鼓鼓的,问了一句:“你是带着孩子吗?”

翠翠转了一个圈,让人看到背带里的小孩脸蛋:“对,这是我儿子。”孩子睡着了,这会儿没哭没闹。

“圣人说了,十岁以下的孩子也有一份饭,不过粥只有一勺。”大哥解释道,“现在条件不行,孩子只能跟着你们吃这种粥。等到了沙苑,十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吃豆腐。”

翠翠暗暗记在心里,应当是老人小孩格外优待。

她没想到孩子也能分到伙食,感激地把碗递过去。后面的人看她得了三勺粥,大声质疑道:“她为什么能有三勺!”

“小孩也是人,这是小孩的饭。”打饭的大哥怼过去,“她有小孩,你有吗?”

有些人眼珠子转个不停,不知道打什么鬼主意。

兰花护着翠翠,找个一个清净的角落蹲着喝粥。有妇人跑过来问,说替翠翠照看一会儿孩子。更有人说得直白,借孩子,粮食对半分。

不用想,这是想钻空子的。

翠翠把儿子疼得跟心肝似的,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只怕别人把孩子给抢了。兰花气笑了,站起来挥舞菜刀:“想要儿子不会自己生啊,我呸!”

她的样子凶狠,吓唬住不少人。

翠翠还想过,这些人会不会成功。结果有人真“借”来小孩,被打饭的大哥一眼认出来,大哥没给这个小孩打饭,而且他手一抖,原主的饭也少了一半。

兰花瞧着,心里痛快极了。

世间果然是公平的。

等去到沙苑,这种情况很快就没了。因为朝廷要求每人都要上户口等级,谁家有小孩都登记在册,没户口的不会提供土地和救济粮。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除了老人和小孩可以免费吃饭,其余人口只能通过劳动来换取饭食。

挖水渠的、建房子的、修堤坝的……反正各种活儿都招工,只要肯干,不会饿死人。

来都来了,流民们无处可去,绝大多数人都愿意落户。翠翠和兰花也去登记了,她们是“一家三口”,当家的“男人”名叫兰华,妻子兰黄氏,小儿半岁取名兰大胖。

沙苑这边的小吏找人开豆腐作坊,兰花举手报名,居然被选上了。做豆腐是个苦差事,光是磨黄豆这个活儿,便是要把人当骡子使唤。

但是兰花不怕吃苦,因为她“儿子”兰大胖是吃免费豆腐的一员。说是吃豆腐,其实说是豆腐脑更为贴切。一斤豆腐可以出二十碗豆腐脑,这个东西好入口,又比光煮豆子能填饱更多的人口。

而且作为隐藏福利,兰花每日可以分得五两豆渣。沙苑给每户人家划分好田地,救济粮一天只有一顿,想要吃饱肚子,每一个人都必须靠自己去劳动。

翠翠“贷款”购买了红薯秧子,争取在入冬前种几筐红薯。她和兰花商量过,即使红薯收成不好,红薯藤当菜吃也行,一点儿也不会浪费。“贷款”这个名堂是官府搞的,跟借钱很像又不一样。这个政策指的是有需要的人可以跟朝廷借粮种,收成的时候再把粮食还上去。

“那还不上怎么办啊?”有人很担心。

有小吏解释道:“还不上那就明年再还,还得更多两成。五年内还不清的,定是此人不好好种地,圣人说了,种地不行就去漠北放羊!”

“嘶——”

连翠翠都倒吸一口凉气,漠北多远啊。她一定要好好种红薯,不去漠北放羊。

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挺知足的,有得吃有的喝。她最感激的是救命恩人(萧靖),那位爷在公主府当差,该是多大的官啊。

每一天,翠翠和兰花都会在吃饭前为恩人祈祷,等大胖会说话之后,小孩子被“父母”强制加进去祈祷的行列。瞅着这架势,传教士都没有她们虔诚。

“祝恩人早日升官!”

“祝恩人早日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