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赵祯无遗憾(2)(第2/3页)

理解满分!

至于亲儿子和亲闺女——

“我这个人比较务实,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匆匆踏进去时空漩涡,“系统,我们出发吧。”

……

萧靖刚穿过去的时候,只觉得头脑发晕想吐,好像是宿醉的感觉。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这个季节是冬天,有一点儿冷。

他哑着嗓子说:“温水,不要茶。”

当即有宫人端着一个天青色的茶碗过来,茶碗底部有芝麻细小支钉,釉面开片纹路恍若闪闪鱼鳞。萧靖的酒意一下子清醒多了,他忍着想把茶碗丢进去系统空间的冲动,他认出来这是汝窑的好东西,搁在后世能卖几个亿。

如今他拿着这样的碗喝水,简直太壕了!

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莫慌,这就是我喝水的大碗,喝一个丢一个都用得起。以后再让人烧个有耳朵的马克杯,单手拿起来,那才叫潮!”

官家慢慢把温水喝完,脑子里的记忆也跟上来了。

按道理,宋仁宗是一位比较节制的皇帝,很少有逾矩的行为。萧靖很确定自己这副身体是喝多了,这哥们但凡来一顿小烧烤,都不至于醉成这个样子。

原身死要面子,刘太后刚死不足周年,他不好意思大吃大喝。可他实在是太开心了,所以多喝了两杯。

为啥这么高兴啊?

嗨,终于没有人敢管他了!

天老大,皇帝老二!

太后刘娥是一个权欲很重的女人,自她的丈夫真宗皇帝去世一来,刘太后借口皇帝年幼,一直临朝称制,把权力把握在手里。

其实仁宗那时候没多小。

没爹那会儿,赵祯已经十二岁,在古代能算一个劳动力。可是直到刘娥去世,今年官家二十三岁,他才开始掌握权力。要说刘娥是他妈,她管他,那是天经地义。

关键是刘娥不是他妈,踏马还一直瞒着他。

这就很过分了。

直到刘娥死,八王爷赵元俨跟官家告密:刘太后并非您的生母,您的生母是李宸妃。赵祯这会儿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生母李氏被刘太后送去守陵,这个可怜的女人死在明道元年,至死未得亲子孝顺。刘太后死在明道二年三月,尸身在十月份下葬,同年,仁宗追认生母。

刘氏下葬没多久,赵祯干了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情。

他要废后!

刘太后不在了,可她定下的媳妇还在呢。郭皇后脾气暴爱吃醋,她不仅跟妃嫔对骂,还喜欢动手打人,曾失手把赵祯也给打了。刘娥在时,赵祯敢怒不敢言,刘娥不在了,赵祯立刻、马上、当即要把郭皇后给废了。

右司谏范仲淹带着十几个大臣跪在皇宫,拼命劝:官家您不要废后啊,废后是昏君的行为。

官家:我不听我不听,你再说我就把你贬到外地去。

赵祯挺生气的,他给范仲淹贬官的圣旨都想好了,就差没公布出来。整套废后的流程走完,才用了一个月时间。

这效率可真够快的。

重新回归单身贵族,赵祯高兴得喝了两杯小酒,这一下子人就醉了。萧靖来了之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张嫣到哪里了?她有没有在吃苦?

他要去找她。

要说仁宗一朝哪个女人最渴望当皇后,曹皇后一直稳坐钓鱼台,她应该不算。被废的郭皇后有可能,但萧靖了解系统的运作,他觉得张嫣穿成温成皇后张氏的可能性更大。

张氏死的时候是贵妃,死后七日被仁宗追封为皇后。当时曹皇后还没死呢,估计曹氏能被仁宗的骚操作气死。

一生一死两皇后,如此荒谬的做法,大概这能算真爱了。

温成皇后张氏出生于天圣二年(1024),今年是明道二年(1033),她九岁了。

历史上她八岁入宫,起初服侍杨太妃。

所以这位张小姐现在在杨太妃,不,杨太后的保庆宫。

刘太后崩,官家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当年刘娥和杨氏共同抚养他。他亲切地称呼前者为“大娘娘”,后者为“小娘娘”。

杨太后没料到官家会过来,当即让宫女端上好茶好果子。她是一个很温柔却有头脑的女人,劝道:“官家这回行事是稍微鲁莽,还有尚氏、杨氏也不应该留。”

她讲的是废后的事情。

郭皇后惹官家厌烦,导火/索就是她跟尚美人、杨美人动手干架,误伤官家后颈。在杨太后看来,郭氏固然有错,尚氏和杨氏二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她们净是会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一点儿都不懂为妾的本分!

杨太后遥想当年,她是真宗皇帝的淑妃,从未骄傲跋扈。她自知刘皇后才是后宫的女主人,刘娥说向东,她铁定不往西跑。作为“懂事”的回报,刘娥吃肉,她可以喝汤。

“小娘娘说得在理,朕本不打算留她们了。”萧靖表情淡淡地说,“朕废郭氏,除了她人品有瑕,更因皇后无子。朕听闻民间有秘方,收养孩儿能带来子嗣,小娘娘看这样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