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赵祯无遗憾(50)(第2/3页)

“朕那日文思泉涌,想到一句绝妙好词——”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们说朕这词儿想得好不好?”

“怎么不鼓掌,鼓掌啊!”

皇帝说话的声音响亮,他这么噼哩哗啦一顿说,他一停,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这会儿谁敢鼓掌啊,岂不是要做断肠人?

禁军吃空饷的丑闻被皇帝一下子爆出来,与之相比,范仲淹在西北搞的事都不算事儿。

萧靖看水浒的时候,总想着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小说里的北宋禁军有那么多人,怎么会连一个小小水泊都打不下来呢?

当他自己来了,他总算知道小说里的禁军为什么打不过梁山泊了。艺术来自于生活,实际上大宋的禁军哪里有八十万。说是八十万,实际上人数砍半都不知道有没有。他自己跑去看的那一支马军,理论上该有四百个人,实际上就小几十。

仁宗皇帝年年将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七拿去养军队,再一小部分拿去做契丹人的岁币,最后剩下的那一点点,他不仅要给大臣们发工资,还要负责养家。后宫那么多美人,全部要赵祯养着,这个要丝绸、那个爱珍珠,张娘子爱吃从江西运过来的金橘,这个肯定不能省。

难怪赵祯本人穷得夜宵羊肉串都吃不起,日子过成这样,他不穷,谁穷?

“朕,无言以对。你们,好自为之。”

萧靖看着底下已经跪下去的一大群人,你们不让我过安生日子,这日子干脆大家都别过了。

禁军主要分为三部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殿前司主要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这一支还好一些,人数和规模上并未出现大岔子。一些“退休”和“死亡”的军人户口没有及时注销,官家高高抬起,轻轻放过。

而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的长官,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大规模普查之下,隐瞒、虚占军籍的现象显露无疑,更有贪得无厌者,侵吞和窃取国家财物。朝廷年年发下去的武器和铁器有那么多,都到哪里去了?

“唔,这是一个好问题。”

半个月后,萧靖看着来请罪的枢密使及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抛出来这个问题。他看到这几位的后背被冷汗浸透、瑟瑟发抖的样子,丝毫没同情他们。赵祯穷得夜宵都吃不起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同情官家。

皇帝性格宽容仁厚,有些人不感恩,反而伸手的时候越发猖狂。

“朕说自己穷,穷得连送给辽国太后的礼物都出不起,你们总不信。你们把朕当有钱人,却不知道有一个词。”

“穷,凶,极,恶。”

“朕今日且做一回恶人,不怕被人骂。钱就是人的胆,朕没钱,脾气坏,行事凶悍不讲理。本来入了七月,朕不想闹什么大事。可是朕穷啊,朕一个穷鬼,还怕鬼不成?”

萧靖最后说:“贪了多少的,送回来吧,不要大家脸上做得太难看。朕知道有时候是你们门下的人做的,并非出自你们所愿,你们想保某个人之前,自己先掂量一下,到底值不值得。如果是亲儿子做下的,肯定是要保的。”

“若非亲子,一个外人而已……值得吗?”

“啧,人间不值得呐。”

好一个人间不值得。

这一年的七月,不知道多少人落马,多少人被抄家。东京一片凄风苦雨,中元节祭祀的时候,好多人哭得真心实意,连带纸衣裳纸帽子等物十分畅销。

欧阳修在中元节放假之前,给范纯祐和张嫣布置了作业。他的题目紧跟时事:《论禁军冗费》。

张小娘子吃着七月特有的花油饼,玩够了才开始写作业。她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先写冗费的坏处,吃空饷的现象会对国家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她再大胆假设,为什么朝廷设定有八十万禁军呢?

如果只设十万禁军,吃空饷的现象兴许会大大减少。

“因开封府无天险可守,须近百万禁军拱卫陛下。一旦契丹突破黄河,只待十余日能直达京师。”小张很认真地写道,“而西京洛阳四周群山环绕,欲享太平居开封,有事则宜移驾洛阳。”

“然,欲百年长久之计,当迁长安!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兼顾银、宥、静各州,故土轻易不能弃。”

欧阳修收到她作业的时候,反复看了十几遍,叹了一口气。这个孩子用词简单,但句句说到关键之处。其想法之大胆,便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稚儿有志如此,可惜了。”

说迁都,可一国都城是那么好迁的吗?论天险,洛阳的地理位置确实比开封好,以大宋的国情来论,长安又比洛阳更好。

如果皇帝迁都长安……他哪里能容忍党项人继续在旁边拉屎拉尿?

先帝之所以能轻易割舍州府给党项人,是因为他离陕西太远了,他伸长手都管不着。若是皇帝本人就住在陕西,自己家门口的三亩地绝对不会送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