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赵祯无遗憾(58)(第3/3页)

大臣们可满意了?

他们满意了,可是皇帝不满意。皇帝命一群大臣给故去的温成皇后写挽词,谁骂得最厉害的,谁得写的最多。

欧阳修看着“自己”领了写词的任务,心里骂了一句。

“该!”

好家伙,嘴上积点德吧,人家都已经不在了,何苦还要骂她呢?

他看见自己抓耳挠腮,苦苦作下《温成阁四首》。这还不算完,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帝叫他继续写。

不仅过年要写,过端午节也要写。

他在春节期间写“璅窗珠户暖生烟,不觉新春换故年。众卉争妍竞寺态,却寻遗迹独依然⑦”,他在端午节再写“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芳音邈已远,节物自常新⑧”。要说得最好的,要数一句“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減当年⑨”。

欧阳修看着“自己”落笔,觉得这一句写得不错,有点《长恨歌》的那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

谁知他把这首词递上去,皇帝看了两眼,不感兴趣地放下。皇帝拿起别人写的词,道:“永叔的文采自然是好的,可惜朕认为禹玉(王珪的字)写的远胜于你。”

欧阳修向来自信,居然有人比自己写得还好?

他看见皇帝从罐子里取了一些鸟食,专门拿去喂檐下的燕子。那只鸟雀不怕人,直接落在皇帝的手心,一下一下啄食他手里的谷物。

皇帝的眼神很温柔,仿佛透过燕子看到某个人。等燕子吃完飞走,他还一直看着某个方向,他嘴里念着王珪写的词:“宫树沈沈锁玉扉,东风犹是度罗帏。此身不及春来燕,又向披香殿里飞⑩。”

天子今日心情不错,拉着欧阳修话家常。他告诉臣子,温成皇后小名燕燕,她定是舍不得他,专门回来看他了。

欧阳修一下子听明白了,王珪写的词用了燕子的意象,暗合温成皇后的名字,所以皇帝觉得对方写得好?

这一波他输得不冤。

话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温成皇后到底是哪一位美人,她姓什么,是何方人士。

欧阳修听得皇帝絮絮叨叨:“……燕燕其实是一个好姑娘,可惜他们全都看不见她的好。从前朕总听得别人说,他们说张氏是祸水,是妖妃,劝朕不要对她太过宠爱。可是燕燕她自幼失了父亲,八岁那年被送入皇宫为奴,她没受过别人的好,朕便想多对她好,把她小时候的都补回来。”

“但愿有下辈子,朕能与温成皇后能早一些相遇。”

“朕会对她再好一些,护着她,不让别人去伤害她和孩子。”

“是不是这样 ,她就陪在朕身边了?”

“明明温成皇后比朕还小了十四岁,她却走在朕的前面。”

欧阳修听着这一番话,心神大受震撼。原来温成皇后姓张,幼年丧父,八岁入宫,她比皇帝小了十四岁……

这一切都告诉他,温成皇后就是他认识的一个人。

他的学生张嫣。

张燕燕,张嫣。燕与嫣读音近似,焉知这个不是皇帝为她取的表字?

欧阳修挣扎起来,突然间睁开眼睛,醒了。他光着脚跑到书房,梦里的记忆在快速消散,他只来得及在纸上落下一句词。

“君恩曾不減当年。”

我对你的爱意,许多年都不曾减少半分。

他突然想起唐朝元稹悼念亡妻的几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梦里的皇帝一直在追忆温成皇后,自从遇到了那样的姑娘,他再看别人,都觉得不如她好。他后来养着檐下的燕子,不是因为他的仁爱和善良,而是因为她。

欧阳修知道,元稹是一个薄情郎,皇帝难道就不是吗?

皇帝有后宫那么多位美貌的娘子,论贤德,温成不是第一人,论孕育的功劳,温成没有生下皇子。但能伤他至此,他该有多疼。

看着那一句“君恩曾不减当年”,欧阳修呼吸一滞,心头一阵钝痛,不觉有泪水盈眶。他好像看了好长好长的一部戏,里面的人都真真切切地活了一场。连他这样的旁观者都觉得无比苦涩,戏里的人该有多苦?

皇帝与温成皇后,生前不能长久,死后亦不会同眠。

欧阳修看着自己在梦中所得的词,喃喃道:“如果这就是你们所求,那么你们应该求到了。”

他们这辈子很早地相识相遇。

他们会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说:

欧阳修参奏温成皇后的那些话,不是我编的,①②③④均引用自《文忠集》。

⑤⑥引用自《宋史》。

⑦⑧⑨是欧阳修为温成皇后写的词,⑩是北宋官员王珪写的,非虚构。

温成皇后姓张,她的名字没有被记载下来。作者私设她叫张燕燕,若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