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赵祯无遗憾(71)(第2/3页)

太不正经了!

临近新年,欧阳修被萧靖塞进来枢密院的礼房,负责接待外宾事宜,美名其曰挑战自我。这份工作确实很锻炼人,招待不好可能会影响两国邦交。欧阳修恶补了半个月外语,目前会用契丹语说“你好”。

他不敢相信,学生小张的契丹语竟然比自己说得好!

“塞恩西(你好)。”欧阳修跟耶律仁先打招呼,“额,肉馅的角子你们吃吗?小孩应该吃得动角子的。”

入了腊月,宫人在大雪天包了好几次饺子。张嫣把饺子在户外冻上,拿给老师作干粮。萧靖把粘豆包捣鼓出来,顺手冻了,给欧阳修送了一大包。

黄米面皮里面包着红豆,蒸熟之后蘸糖吃,又甜又软。再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煮角子,喝着热乎乎的面汤,这叫一个舒坦。欧阳修愿意照顾小孩,特地把自己的伙食分了一份给宝信奴。

宝信奴捧着一个粘豆包,眼眶一红,忍不住落泪。

“我想回家。”

“这里的香飰跟我们的不一样。”

香飰是指用黄米做的面食,契丹人平日里常吃这个。宝信奴在路上几个月没吃到好吃的香飰,一个粘豆包足以把他的思乡之情彻底勾起来。小孩吃了一个粘豆包和三个角子,放下筷子,不再吃了。

“我饱了。”宝信奴用汉语说。

“怎么吃那么少?”

欧阳修觉得这个孩子的饭量太小,难怪那么瘦。他问过耶律仁先,得知耶律宝信奴是这次辽国出使大宋的正旦正使,十分震惊。

哪里有叫那么小的孩子出使异国的?

狗皇……啊,不,国主他不做人呐!

欧阳修认为,孩子吃那么少不好,不知情的人指不定会以为大宋皇帝虐待小孩。他心生一计,从自己的行李里翻出两本书,跟宝信奴说:“大王既然用好晚膳,由臣来为您讲解一下大宋的诗词歌赋,若是宴会里对答不上,可是要出丑的。”

耶律仁先没意见,他十分向往汉人的知识,拿着小本子在旁边陪读。宝信奴懵了:这还没去到东京,就要开始念书?

大哥查剌常说,念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啊。

小孩结结巴巴地问:“学,学什么?”

“先学乐府诗吧。”欧阳修说,“乐府诗是很古老的诗,历史特别悠久。今日我们学一首《孔雀东南飞》。您跟着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宝信奴听得云里雾里,他学了一晚上,实在撑不住了。他说要吃夜宵,点了一份黄米粥,终于不用再听欧阳修絮絮叨叨。

欧阳修心满意足地大步离开。

“呼——”小孩用契丹语跟耶律仁先说,“宋人的东西真是太难了,才学了一阵子,我又饿了。”

耶律仁先颇有同感地点头,别说是孩子,他二十几岁的人也背不下来一首《孔雀东南飞》

两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孔雀为什么要飞,要往东南方向飞呢。

宝信奴吃了大半碗粥,叫耶律仁先帮自己写信。小孩会写的字不够多,口述道:“查剌哥哥,我还有一天就能到东京,大宋可真是太好玩啦。我吃了孔雀肉的角子,味道真是美啊!这里的孔雀飞了好远,一直不走,被我用刺鹅锥抓到,孔雀肉比鹅肉好吃多了……”

耶律仁先:啊,这牛逼吹得有点过分了。

他挠了挠脑袋,道:“大王,这样写不好吧?”

“我看这样挺好的呀。”宝信奴一拍手,“加上那句什么,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你再写一封信告诉父皇,说我有跟宋人学习,学得特别认真。”

耶律仁先总共写了两封信,叫人骑快马送回去。一封是给梁王耶律查剌,一封是给国主的。前者富有幻想主义色彩,后者则是写实主义。

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看完小儿子的信,内心希望和失望并存。耶律仁先提到一个叫欧阳修的人,说此人给宝信奴教书,教的是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宝信奴能读书,可见精神不错。

查剌这个蠢小子信以为真,嚷嚷着要去大宋吃孔雀肉角子。

“父皇,我也想吃孔雀肉角子!”

“吃什么孔雀角子,真假话都分不清楚,朕给你吃一个压沙梨。”

辽国皇帝抓起一个硬邦邦的梨子丢下去,被查剌一脚踢开。这个孩子明明能躲开,却用脚去踢冻梨,这会儿冻得直跳脚呢。

耶律宗真记下欧阳修这个人名,暗中传给回图使:“查此人,可用否。”

作者有话说:

吃貔狸的习俗参考自沈括《梦溪笔谈》:“奉使契丹,为北语诗云:押宴移离毕,看房驾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渑水燕谈录》:“契丹国产大鼠,曰毗狸。形类大鼠而足短,极肥。其国以为殊味,穴地取之,以供国王之膳,自公相以下不可得而尝。常以羊乳饲之。顷年北使尝携至,烹以进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