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赵祯无遗憾(74)(第2/3页)

萧靖:这讲的就是儿科医生啊!

官家认为,这个想法特别棒。他对钱乙表示鼓励,让小孩跟随太医一同学习。

图图被萧靖养得圆润可爱,宝信奴和钱乙都是小瘦子。宝信奴没有被序齿的事情从辽国传到大宋,再然后,连太医院的太医们都知道。

宝信奴的爹,不要他了。

本来太医们不是特别愿意把医术教给一个契丹人,可是官家说有教无类,让他们继续教。久而久之,大家渐渐觉得这个小孩挺好的,人肯学,脑子灵活。宝信奴头顶剃光的头发长起来了,跟汉人孩子没什么两样。

“宝信奴,你怎么了?”

宝信奴坐在台阶上看夕阳,影子又瘦又小,看起来特别可怜。图图从抽屉拿了两瓶山楂丸,钱乙拿出来自己搓的玫瑰香体丸。

他们往日里都是当糖吃的。

宝信奴托着下巴,情绪低落地说:“我父皇不要我,以后我不是大王了。”

“哦。”图图往嘴里倒了两粒山楂丸,唔,这次糖放少了,有点酸。

“宝信奴,你是为当不成大王而伤心吗?”钱乙递过去一把甜滋滋的香体丸,他今天多放了蜜,“你不要担心,官家说了,不会赶你出来的。”

“呜呜,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伤心……”

“父皇不要我了,我想哭……”

宝信奴捂着脸,他嚼着香甜的丸子,连哭出来的嗝都是玫瑰味的。他哭了好一阵子,两个同伴都没有安慰他。

图图和钱乙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哭。

“你们……瞅啥啊。”宝信奴觉得不好意思,他揉了揉脸蛋,“你们不许嘲笑我!”

图图的表情严肃起来,他拍了拍朋友的肩膀,告诉他一个真理:“宝信奴,学医本是逆天而行。”

“要想成为名医,鳏寡孤独必须占一样,有舍才有得。”圆脸的小屁孩胡说八道,“你看我和钱乙,都没了爹娘。这回你也没了爹娘,你能跟我们一起成为名医。”

“啊?”宝信奴傻眼了,难道这就是他每次小考垫底的原因吗?

官家让他们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图图和钱乙每次都能考前两名,让年岁最小的宝信奴垫底。宝信奴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为什么自己学得不好呢?

图图哥的话让他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往后我能考第一?”宝信奴期盼地问。

“嗯,应该是可以的,下次你得第一。”

图图冲着钱乙打眼色,他们比宝信奴大两三岁,接受、记忆能力比宝信奴强,考得自然比他好。两个大的联手放水,真叫宝信奴得了一回第一。

阅卷的王太医捋着胡子,看破不说破。

太医王惟一最近给孩子们讲解搓丸子,讲的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其实老王本人更擅长针灸,不过他对于教育事业十分热衷,所以基础的理论他也能讲。

老王深感天寒,自己腰膝腿软,需要好好补补。他有几分精明,专门讲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他作为导师,自己炼药,自己试药不过分吧?

皇宫里的药材比自己掏腰包买的药材,要好用多啦!

王惟一对着三个学生,耐心地讲:“八味肾气丸,何谓八味?当属干地黄、山药、 茯苓、山萸肉、肉桂、泽泻、 附子、牡丹皮……”

“药材炮制的方式不一样,药用是不一样的。比如用熟地黄替换干地黄,少了寒凉,更加滋补。肉桂和附子性热,能起到具有温阳利水的效果……不过药方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出题考考你们可好?”

三双小眼睛瞬间睁大了。

王惟一呵呵一笑,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们给官家请脉,看官家适合哪一种肾气丸。肾气丸的方子因人而异,此人适合用肉桂,说不定换个人就不适合。此人适合用干地黄,另一个人兴许用熟地黄更好……”

这个任务好难完成,三个小孩都露出紧张的表情。王惟一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人,中书判的林亿。林亿的官不大,他主业当官,业余是大夫。林亿对于人的脉象很有研究,能通过脉象诊断患者病情,八九不离十。

半日后,萧靖听到三个小学徒的消息,笑了。

咋滴,怎么没有子女,大家都觉得他身体有问题呢?

官家不信几个孩子能搓出什么好药丸,不过他闲着也是闲着,批准了三个小学徒的请脉申请。三个小孩按了他的脉搏,又看了舌头和肤色,凑在一起叽叽咕咕的,就差没带他上厕所看尿,以此判断他肾虚不虚——

萧靖:啊,这群小大夫好认真啊。

他把这件事情当作玩笑话,告诉张嫣。没想到几日之后,这群小孩真的开始搓药丸。他们搓了好几瓶,想着萧靖一次吃一丸,一日服两次。

图图很认真地告诉他:“官家,我们加了很多蜜,给你搓大蜜丸。闻起来很香,吃着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