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赵祯无遗憾(82)(第2/3页)

不是说樊楼只有三楼吗?

九岁小孩都察觉到的事情,苏洵自然也察觉到了。他的手心出了好多汗,他意识到今天要见的赵大官人,肯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指不定是那个。”苏洵的心神大受震撼。

东京人皆以为樊楼有三层,孰知它的西楼第四层有一处格外精美的酒阁子?

那是留给皇帝玩乐的地方,平日绝对是用木板封得严严实实。

西楼对着是皇宫的方向,这楼建得高,往下一看,能看到皇宫的一小部分。虽然对着的只是皇帝家的后花园和沟渠——

萧靖从窗口俯视着自家园子,他数了一下,发现有好几棵树的树顶发黄,需要修剪枝叶。他看得入迷,突然间听到门口有动静,脚步声不止一人,然后是不轻不重的敲门声音。

“进来吧。”官家抬头说。

苏洵胆战心惊地推开门,看到立着一位年轻官人。这个年轻是相对于他而言,对方似乎年纪比他小了好几岁,大约三十出头。这人穿着绛紫色的燕居服,腰带镶玉,头戴乌纱软脚幞头。

虽说是常服,但是一看就特别有钱、有权的样子!

萧靖微微颔首:“苏先生好。”

“见过赵大官人。”苏洵作叉手礼,又让身后的两个儿子过来见礼。

苏轼和苏辙偷偷打量这位大官人,觉得大官人比爹爹好看,脸也白。苏轼喊了一声“大官人安好”,苏辙学着哥哥喊人。

“都是好孩子,你们在阁子里玩吧,案上点心皆可吃。”

萧靖仔细瞧着两位幼年版唐宋八大家,他得出来的结论:俩孩子看着精神,机灵。要说有多么天才,比如过目不忘或者出口成章什么的,官家没看出来。

只是两个普通孩子。

大抵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的天赋,外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苏轼知道爹爹要谈事情,他拉着弟弟,靠在远远的窗户边沿玩耍。两个小孩一眼望去,能看到远处被高墙围起来一部分,有一口很大的池塘,旁边有形状奇怪的假山和好几处亭子。园子里的树不是很多,稀稀疏疏地种着。

“哪里是谁家园子,竟然这般大?那么大的池塘不种莲花多浪费啊,夏天有莲子可以吃,秋天还能有莲藕……”

是苏轼在跟弟弟说话,苏辙赞同地点头。

萧靖听到两个小朋友说话,觉得想法不错,但不全对。他插嘴道:“因为那一处池子连通沟渠,沟渠时常会排出污水。这样的池子不适合种藕,藕吸收了脏东西,人吃了会生病的。”

“大官人怎么那么清楚?”苏轼脸上写着“我不是很信”。

萧靖给小朋友塞了一块点心:“哦,因为那是我家。”

苏轼:“……”

老苏家连租房都觉得贵的时候,人家已经拥有那么大的园子,光是园子,已经比他家租的宅子大了好多倍。苏轼头一次被凡尔赛,心灵遭受暴击。他小声地道了“谢谢”,握着一块蜂糖糕飞快地跑开了。

萧靖看着有点活泼的苏轼,跟苏洵说:“你家这个长子,挺有意思的。他入学的事情好办,我让王拱辰把条子送过去苏家,三日后先生带着长子去国子监小学。”

“至于那个小一些的,才七岁,明年或者后年再入学也不晚。”萧靖跟苏洵交流养娃经验,“苏先生,不是我小气,不给你家次子行方便。只是孩子初来乍到,一时难以适应,又不足八岁的入学年龄。大孩子学东西肯定比小孩子要强,若是孩子一步撵不上,步步撵不上,一旦成绩跟不上同学,孩子容易自卑,这心气无端矮了一截。”

“大官人言之有理,我想把次子留在家里,再过一两年方去入学。”

苏洵很认真地点头,苏轼九岁,长子和八岁的孩子一起读小学,有益无害。而苏辙才七岁,叫孩子跟一群比他大的同窗比学习,赢得艰难,输了会很难过。

萧靖告诉苏洵,自己家里的情况:他有三个女儿,都是同一年生的,如今三岁半。他不想给闺女们太大的压力,想要孩子接受快乐教育,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何为快乐教育?”苏洵不懂。

“快乐教育,旁人不懂,我想苏先生会懂的。”萧靖说,“先生二十几岁才苦读,先生的童年难道不快乐吗?”

苏洵:啊,这……

没有被人逼着学习、整天就是玩儿的日子,确实是很快乐。他回忆着自己的人生,啊,快乐啊!

别人家男孩子的计划:

七岁,正式读书。

十八岁,结婚,苦读,考科举。

二十岁,有娃。

三十岁,有事业。

而苏洵的人生历程——

七岁,开始读书,断句和作诗没学会,在家里玩。

十八岁,结婚,在家里继续玩。

二十岁,娃早夭。

三十岁,有三个娃,读书,旅游,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