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朱厚照做好人(5)(第3/4页)

萧靖不再多言,何文鼎之死是他在后世的资料上看到的。他不知道这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情,还是瞎编的野史。今日他是故意说出来,是想诈一下张太后。

他留心张太后的表情,明白何文鼎的死可能真的和她有关系。

她在撒谎。

正德皇帝本人不知道这件事情,一来可能案发的时候孩子年岁小,不记事。二来可能是张太后下了封口令,不许宫里的人说。宫中说的“海子”指的是西苑的太液池,后来正德皇帝在西苑一带兴建豹房。

朱厚照要是知道太液池死过人,他会让心尖上的刘艳儿住在太液池附近的庭院?

躲都来不及好吧!

一时间,母子二人相顾无言。张太后看了张嫣两眼,觉得儿子花十两银子买一个小孩,似乎也没有错。刚好有宫人把烤好的带骨鲍螺端上来,萧靖拿了一枚,他吃着东西,气氛得到缓和。

张太后道:“你刚买了人,母后帮你养着,叫她留在仁寿宫如何?”

“不如何。”萧靖再拿了一枚粉红色的带骨鲍螺,塞到张嫣的手里,示意她尝尝,“里面是流心的奶馅,小心烫,可好吃了。”

他看向张太后:“朕爱听她唱曲,她唱歌比鸟儿还好听,朕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吃饭也听,睡觉也听,如厕也听。”

张太后顿时被儿子堵得说不出话。

萧靖看时间差不多,干脆让人把桌上的带骨鲍螺打包带走。这是他料想张嫣会喜欢吃这样的甜点,特意点的。他和老婆都还没有吃晚饭,光吃一块点心,早饿了。

他想回去乾清宫吃饭。

“朕看天色不早,就不打扰母后休息。”

万岁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小姑娘摸了摸肚子,赶紧跟了上去。

作者有话说:

“一心进京找夫郎,找到京城不相认”这一句词选自京剧《小上坟》,讲的是骂负心郎的故事。

为什么男主会抢走女主呢……有参考明朝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关于正德皇帝的说法:“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

抢人也许是朱厚照干得出来的事情,作者觉得小张被抢这个剧情有点刺激,所以写了。

关于明朝点心带骨鲍螺,有参考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苏州当地有人把乳酪与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滤之漉之掇之印之,为带骨鲍螺,天下称为至味。”以及《金?瓶/梅》的剧情当中,李瓶儿会做带骨鲍螺,温秀才品评道:“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应伯爵形象地描述:“上头纹溜就像螺蛳儿一般,粉红、纯白两样儿。”

萧靖说张太后的弟弟不是好人,奸污宫女的事情,参考《万历野获编》:“一日二张入内观灯,孝宗与饮,偶起如厕,除御冠于执事者,二张起,戴顶之。又延龄被酒,奸污宫人,文鼎持大瓜幕外,将击之,赖太监李广露其事,仅得脱。次日,文鼎上疏极谏,上怒,发锦衣卫拷问主使者。文鼎对曰:有二人主使,但拿他不得。又问何人,曰孔子、孟子也。上怒不解,御史黄山等,皆力救之,不从,为孝康张皇后杖死于海子。”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有一年的元宵节,张氏兄弟进宫观灯,与明孝宗一起饮酒。中途明孝宗离席去解手,把皇冠摘下来交给执事的太监,张家二兄弟拿过皇冠,戴到自己的头上。张延龄喝醉之后还奸污过宫女,当时何文鼎拿着金瓜站在厕所外面,非常生气,上去要打张延龄,被另一个太监李广死死抱住,张延龄才脱身开来。第二天,太监何文鼎又向明孝宗告发此事。明孝宗反而要追究何文鼎的罪责,让锦衣卫严审何文鼎,逼他交代幕后的主使者。

何文鼎说:“有两个人主使,可惜你们拿不到他们。”

主审者问是什么人,何文鼎说是孔子和孟子。御史黄山等人替何文鼎说情,当时的张皇后不肯放过他,下令把何文鼎杖死在海子。

张太后扶弟一生,孝宗把她当大宝贝来疼,有求必应,皇帝愿意包庇两个小舅子,给张家赐田赐地,封官赏爵。儿子朱厚照几乎没有忤逆过张太后,顶多就是他搬到豹房去住,跟亲妈见得少。但是嘉靖帝不一样,人家又不是她生的,压根不用看她脸色。嘉靖登基之后,张太后还想压嘉靖生母蒋太后一头,让蒋氏受气。最后嘉靖清算张家,张鹤龄被关在狱中死去,张延龄被杀于西市,其余张家人四散逃命。张太后为两个弟弟向嘉靖求情,嘉靖不理她,她的晚年过得十分凄凉。

如果张太后从一开始就约束娘家人,让两个弟弟遵纪守法,张家就不会落到后面的结局。她可能认为自己对娘家人很好,实则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