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朱厚照做好人(10)(第2/3页)

“奢靡人设”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牟斌在弘治一朝混了那么多年,他曾听令于孝宗皇帝,对其十分忠心。他听得万岁这样说,果真觉得先帝的巨额花销有可疑之处。

他当即立下承诺:“臣必定彻查此事,还……”还先帝一个清白?

还皇帝清白,听起来怪怪的。

这位锦衣卫指挥使闭上嘴巴,没有再说下去了。

萧靖一日安排了三件事情,开了三场小会。他发觉内心的压力有些大,绕着偌大的紫禁城,撒腿就跑。

他喝止后面的宫女和太监:“你们谁都不许跟着!”

在故宫里面跑步,被风呼呼地刮到脸上,这种感觉挺解压的。他幻想一下,故宫的红墙会不会录下他跑步时候的英姿,然后在几百年后的某个雷雨天播放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肯定像鬼那样,吓死后世的那一帮游客!

万岁自我安慰:我不穷,我不怕,我是天下第一有钱人!

莫慌莫慌,只要他跑得够快,穷和苦就追不上他。

萧靖跑过西华门的时候,看到有一顶香妃色的八人大轿被太监抬着走。他瞧着越发黑的天色,心想这是谁,竟然在傍晚时分入宫?

理事的大臣们应该都走得差不多吧?

轿子旁边有妇人走着,万岁远远瞧见妇人的衣着,见不是宫女嬷嬷的模样,倒像是宫外的人。若是民妇……谁有本事、又特别喜欢把民妇召进来说话?

张太后。

在她之前,皇宫里的娘娘们不能时常召见家眷。先帝疼爱自己的大宝贝,他特许爱妻能够经常召见家人。

论入宫次数最多,以张氏的母亲金氏为最。

金夫人在弘治一朝很得面子,每逢她入宫,皇帝女婿必定命人拿上金碗金筷子,亲自陪她吃饭。张家老头在世的时候,孝宗皇帝让人重新打包一桌美食,让丈母娘拿回去给老丈人享用。

金氏今日带着两个豆蔻年华的孙女入宫,要见太后闺女。老婆子的身子骨硬朗,她察觉到轿子停了一下,问:“外头何事?”

“无事,无事。”仆妇不识得皇帝,大声说着,“刚才有一个什么人,不晓得礼仪,一阵风似的跑过了。他竟然不停下来,也不过来跟夫人问好。”

轿子里的两位张家姑娘露出好奇的表情,怎么宫中有人如此行事?

他不怕被皇帝砍头吗?

金氏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她赶着去和闺女一块儿吃饭。她生平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娘娘从她的肚子里爬出来,让她享受富贵。

老妇人耳提面命两个孙女:“等会儿见到你们表哥,记得笑得漂亮一些,也不枉我给你们打扮的这一身。当年娘娘入宫选秀的时候,便是穿成这样……”

张家大姑娘笑不露齿,气度温婉大方。张家二姑娘笑起来眼睛似月牙,显得格外娇俏。

两位娇客露出憧憬的神色,姑母当年入宫之后,三千宠爱在一身,先帝可没有纳别的女人!

哪个少女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呢,夫婿为天下之主,还对她一心一意。

“祖母,我们真的能见到表哥吗?”张家大姑娘轻声问。

二姑娘眨了眨眼睛,她没说话,心里也是盼着的。

“当然!”金氏很自信,她是太后她妈,两个姑娘是太后的侄女。为了家族的荣耀,太后肯定会让万岁过去仁寿宫吃饭的。

张太后派人去请皇帝,想喊皇帝儿子过来吃饭,顺带见一见张家人。换作是先帝那会儿,不用她说,先帝自个儿都会过来,再大方地给张家人赏赐各种礼物。

可萧靖又不是先帝。

他跑出来一身臭汗,刚回到暖阁脱下衣服,想要冲凉,便听得有人来了。张嫣不知道躲到哪个房间,只听得太后的人隔着门说:“万岁,娘娘说昌国太夫人来了,请您过去见一见家人。”

昌国太夫人是先帝给金氏的封号。

“不去,朕很忙。”

萧靖记得真切,张嫣约了他今晚吃酿螃蟹,他答应过她的。他昨晚熬夜,整个人像绷着的弦一样,中午没午睡,随便吃了两个馒头,喝了一碗面汤。

他难熬啊。

有这寒暄见客的闲工夫,他早吃好饭躺下来睡觉了。

作者有话说:

有引用明朝京军、京营占役的资料。

关于明宪宗朱见深对京营的态度,有参考《明宪宗实录》:“命尔等同太监刘永诚总管提督,必须严纪律,整部伍,坚利器械,鲜明盔甲,如法演习武艺,以备调用,坐营官员不许虚应故事,如有偏私违拗,违犯号令,及科敛役占军士者,指实参奏、黜罚。”

关于大臣劝谏明孝宗不要用军队去搞工程,参考自:“弘治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京师根本之地,而军士逃亡者过半,况有各仓斗级并军匠,看厂、养豹等项差役。俱属内府衙门,不归营伍,其锦衣、腾骧等卫军士不下十馀万人。又不系操练之数。近年虽立团营,而役占卖放者多,方今虏势猖獗。已发京军应援,恐彼知我虗实,乘机深入。实可寒心。”大概意思是十几万京军都被皇帝调去盖房修墓,变相成为劳役。劳役太苦,好多军士逃跑了,没有人练兵,军营里空荡荡的。一旦打起仗来,敌人知道我们不能打,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