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朱厚照做好人(14)(第2/3页)

不能在大年大节的时候扰了侯爷的兴。

建昌侯张延龄听得是年景不好,没有再把田租的事情放在心上。确实,先帝驾崩之后的那几个月,京城见天儿就下雨。

下雨多了,粮食自然少了。

另一边,东厂和西厂的人不约而同地前往荆襄。

东厂厂公张永是追着流民过去的,他要为陛下完成万民书,没有谁比流民更痛恨霸占土地的外戚豪族。万民书上的每一户人口、每一个人名都是有迹可查,流民们以为张永是皇帝派出来的钦差大人,他们听得万岁要处置恶人,纷纷愿意在万民书上落下自己的名字。

确实,张永的官职叫做“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这不叫钦差,还有什么叫钦差?

“我叫张大,对,张大。”一个瘦小的男人拉着妇人和两个孩子,紧张兮兮地向东厂告密,“我们原先是汉中的人,大官占了我家的地,原先说是投献,投献之后我家的田地就不用向官府纳税。”

“小人信以为真,压了手印,把田献了出去……谁知还不如向朝廷纳税呢!”

“我家纳税的时候,每亩交一斗粮食,拢共三亩地下来,也不过三斗。等投献之后,我的地成了别人家的地,每亩要收我五分租子,一亩地打下来十斗粮食,三亩地总共要交十几斗。”

“这个租子是比照去年收的,去年年景尚好,尚且交得起租子。今年夏季多雨,地里产出的粮食少了一半。小的交完田租,家里的米缸填不满。”

“钦差大人,这日子叫人活不下去啊!”

叫张大的汉子越说越伤心,忍不住落泪,旁边的妇女抹着眼泪,孩子们哇哇大哭。太监张永生出怜悯之心,把张永所说如实记录在万民书上。他让张大签字,张大说自己不会写字。

“我给钦差大人按个手印吧。”他说。

张大一咬牙,竟然咬破了手指头,硬是挤出来几滴血。他的血落在布上,按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指印。

像张大这样的流民有很多。

东厂的人只要花上两斤麦麸,这些人愿意把家里的底细全部吐出来。麦麸不是正经粮食,但吃着能填肚子,麦麸和树皮一同磨粉搓成团儿,是流民留着过年吃的馒头。

东厂厂公张永没想到会在荆襄遇到另一个太监谷大用,大家都是太监,彼此间有点竞争关系,再正常不过了。

“你怎么来了这儿?”张永的眼皮子直跳。

“您能来,我就不能来?”谷大用皮笑容不笑地说,“您如今是东厂的领头人,万岁待我也不差。万岁托我办一件要事,张大人的人可不许给我捣乱。”

太监张永冷眼看着,他倒要看看谷大用想要做些什么。

短短数月,在谷大用的组织下,西厂的缇骑发展到五千余人。西厂众人潜入豪族的粮仓,把粮食偷走大半,用于接济流民。再有一部分人潜入先帝赐过金身的寺庙,将金银制作的佛像香炉等物连夜撬走。

他们偷佛像做什么?

金身能融出金子,银香炉能融出银子,再也看不出香火的痕迹。当年先帝沉迷斋醮,在寺庙里头花费了大几百万两白银,建造了一处处神像,光是供神的香料超过千斤。

萧靖在心里跟佛祖说对不起。

“佛啊,你就原谅我吧,我穷得实在是没有办法,才让人偷走你的金身。先帝留给我的一百来万不经花,给他老人家修完陵墓之后,不剩下几个子儿。”

“您这一身,能融出来好多黄金,能喂饱成千上万张嘴。”

“我要是有钱,我愿意舍了我自己。可是我没钱,您有钱,您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祖愿意普渡众生,想必它老人家不会计较这点小事。”万岁向谷大用发出密旨,“西厂拿了谁家的存粮去救济百姓,若是正当经营的好人家,你们拿三倍价值的金子还回去。若是那一户鱼肉百姓得来的粮食,就给他一个铜钱吧。”

万岁让人给钱,自以为是做成买卖,他没有伸手白拿。

谷大用行事迅速,民间渐渐有“侠盗”的传闻。大家说这个“侠盗”专偷粮食,若是积善之家被盗,总是能在仓里发现一大块金子。若是恶户被盗,空荡荡的仓库里面只有一枚铜币。

有大户人家戒备森严,没想到“侠盗”技高一筹,依旧把粮食偷走。看门的护卫被人用药迷晕,第二天起来,偷粮的贼人早跑了。

正月元旦,张家的粮仓管事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他惊慌失措地跑进入侯府,举着一枚铜钱大喊:“侯爷,不好了,不好了,有贼人胆大包天,居然把粮仓偷个精光!”

“老天爷,救命,抓贼啊!”

作者有话说:

相传曹丞相为了补贴军费,没钱,派人去当摸金校尉,组团去挖坟。萧靖为了喂饱几十万流民,他让西厂把佛像金身偷走,他做得极端,都是穷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