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朱厚照做好人(33)(第2/3页)

少年拿出自己兜里的银子,迫切地问:“大的锅要多少钱吗?我要买能炒菜的锅!”

铁匠停下了手里打铁的动作,想了想:“那口大锅要一两半银子,最小的那种铁锅要八钱银子。”

他的价格是开得偏高一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谁知阿尔不假思索地说:“一两半就一两半,我要买十口大锅!你在这里等等我,我再喊几个人过来,让他们帮我背锅。”

少年答应得爽快,惹得铁匠愣住了,早知道他是不是可以开价再高一些?

明人低估了蒙古人对于铁锅的追求。

阿尔骑着马回到驿馆,阿莫大叔听他说有人卖锅,双眼一亮,大呼一声:“儿郎们,跟我走!”

他这副气势汹汹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说不定会是以为什么不良团伙聚会。

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鞑靼人围住了铁匠的铺子,他们人多,依照“每个人限购十口锅”的政令,他们能买数百口锅。阿尔把父亲给的金链子拿出来,用黄金付了自己十口锅的价钱。

明朝早中期,黄金对白银的比例大约是一比五左右。阿尔三两三的金链子刚好能换来十口价值一两半白银的铁锅,铁匠一手收钱一手交货,然后给阿尔找回来几颗碎银子。

有力气大的族人帮阿尔背着大铁锅,他们一人背着一口,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一路躲着瓦剌人和兀良哈人,生怕其他部族的人看到他们的锅,要把那么珍贵的锅抢走/偷走!

“我摸到了铁锅,好硬!”

“嘻嘻,我还敲了一下那个锅,咚咚响的。”

“大汗叫我们出来卖马,我们把马卖了,不如全部换成铁锅。回去的路上干脆不要骑马了,多换两口锅。”

“我看这样行!”

身为小头目的阿莫大叔听见族人们窃窃私语,他对于他们的想法并不反对。大叔他家的锅坏了很久,一直都没有补好。他组织族人在集市上卖马,把得来的钱全部换成铁锅。

他们在集市上遇到有卖火柴的人,大多数族人嫌贵,不愿意买。只有阿尔瞧着觉得好玩,用自己的宝马换了一兜子火柴。

鞑靼人的探子在郊外看到有明人在开垦农田种地,绿油油的一大片嫩叶,他忍不住嫌弃,认为种青菜没啥意思。要是种的粮食,他们可以在秋收之后过来抢劫。

十日后,按照和大汗约定好的日子,一群参加互市的鞑靼人急匆匆地从大同撤出。阿尔自己背着一口锅,靠着两条腿,走了七天七夜,好不容易才走到鞑靼部的势力范围内。

少年看到大哥骑着马过来接他,他可高兴了!

“喂,大哥——”

“我在这儿呢!”

“大哥,我给你买了一口很大的铁锅!我买了火柴,能够用来生活做饭!我买了很多麻布,拿去给你家孩子做衣裳!”

图鲁翻身下马,一把扛过弟弟背着的大锅。他这个蠢弟弟哟,出一趟远门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连自己的坐骑都没了。

“你的马呢?”

“换了这个。”

阿尔接下腰间的袋子,从里面捧出来好几盒火柴。他举着火柴盒,很开心地说:“大哥,你瞧瞧上面的画,有男有女的,多好看啊。我听那些明人说书,讲的是水浒传的故事。我才听了三天,还没听完那个故事,你帮我抓一个大明的说书人回来好不好……”

“好好好。”图鲁满口答应。

一个大明的说书人而已,等他什么时候去大同打劫,直接抢回来就是。

回到部族之后,图鲁领着弟弟进去父汗的皇帐,达延汗看到小儿子平安归来,心底松了一口气。他的语气有些责备:“阿尔,你怎么出去那么久?要不是有阿莫带着,我差点要出兵把你捉回来了!”

“我们的马没了。”阿尔觉得有些委屈,“我猎来的皮毛换成了山那样高的麻布,金链换来了十口铁锅,马匹换了一袋子火柴。我想着家里那么多人,六个哥哥和大姐姐、还有父汗,我送你们一人一口锅。”

达延汗知道是自己错怪小儿子,表情有些尴尬,当即转移话题:“你不是买了十口锅吗?给了我们之后,剩下的两口铁锅打算怎么处理?”

“当然是我自己用一口!”阿尔拍着胸膛,“剩下的那一口,留给我以后的婆娘。”

旁边的图鲁忍俊不禁:“弟弟长大了,开始想婆娘了。”

阿尔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在城里的见闻:“大同的房子是青砖的,卖东西的人有很多,还有那个什么大同婆娘。有婆娘喊我们去玩,我们为了看守那几口铁锅,夜里从不离开驿馆。好像瓦剌人去玩了,然后他们换来的铁锅被兀良哈人偷走,哈哈哈哈,可热闹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明朝的“大同婆娘”,参考自:《五杂俎》云:“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雅好,皆边寨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