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朱厚照做好人(80)(第2/3页)

可以预见武宗皇帝的起居注流传到后世,该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

皇帝以身作则,他吃了好几天美洲特产,活蹦乱跳没生病。这意味着佛朗基人送过来的东西是可以吃的,甚至能够作为国家的新粮。

大明人不懂玉米和土豆怎么种,萧靖是一懂半懂。他记得玉米粒是挖坑种下去的,一个坑里面大约放三四粒玉米,四月份播种玉米,到八月份可以收成。而土豆的种植要看芽眼,把育种的土豆切成几块,等土豆块的芽长至两到三厘米,再种到地里。

头一回种植新粮食,农官们都是摸索着来。皇帝命人在皇庄上试种新粮,等种植技术完全掌握之后再推广到民间。

最近几日,田里的活儿是热火朝天。而京城百姓们谈论起红毛绿眼的佛朗基人,人人眉飞色舞,跟捕捉到大八卦似的。

“佛朗基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难怪跟我们长得不一样!”

“听闻佛朗基人跟陛下做了许多生意。”

“佛朗基人是从海外来的吧?那么海禁……”

“嘘!”

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政策,萧靖有心放开海禁,更是允许佛朗基人在京中走动。国子监的学生们最是关心时事,年轻人头脑灵活,他们容易学习新知识和新语言。他们听闻佛朗基人从海外带过来新粮,经常对此问个不停。

“拉斐尔先生,请问你们是怎么种植玉米的?”

“拉斐尔先生,请问土豆的产量有多少?”

“拉斐尔先生,请问你们在海上行走了多少日,遇到什么岛屿吗?”

拉斐尔听不懂许多汉语,他被人问得一头雾水,结结巴巴的,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跟他一同出来的几个佛朗基姑娘倒是很高兴,她们看到一群年轻的帅小伙围着自己,以为自己很受追捧。

这种体验不是每一个美女都能有的。

一个半大孩子追了过来,礼貌地问:“这位小姐,请问你贵姓?”

“我,维拉。”维拉羞红着脸说。

“原来是韦小姐!”有学子露出笑了一下,他又问,“这几位小姐都是姓韦吗?”

维拉指了指自己的同伴,说:“她是维多利亚,她是维加。”

这在不太懂外国文化的明朝人看来,三个佛朗基姑娘都姓韦(维),应当是“韦(维)家三姐妹”。

旁人问佛朗基是一个什么国家,维拉说“甚好”。有人问佛朗基的人文习俗如何,维拉说“甚好”。还有人问佛朗基人的疆域有没有大明大,维拉说“甚好”。她最近跟好几个学生走得很近,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之间总是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

“我看她是一个好好小姐,只会说甚好。”在国子监上学的阿拉坦露出嫌弃的表情,“那位韦小姐不是一个聪明人,从她嘴里套不出什么话儿。”

这个小屁孩对女人有偏见,认为女人办不了什么大事。他写信回去鞑靼,询问佛朗基人的事情,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复。

“佛朗基人能航行那么远的路程,并非是贫穷的国家。”跟阿拉坦作伴的朱新典说,他打了一个比喻,“就好比郑和下西洋,所费甚多。修建大船要钱,沿途的补给和食物也要花钱采购。”

典哥儿认为,佛朗基人能在海上走那么远,他们的兜里肯定有钱。

阿拉坦摇了摇头说:“补给和食物不一定是买的,典哥儿你太正直了。只要佛朗基人有武力,他们可以上岸,抢来需要的一切。我听闻满剌加已经亡国,可见佛朗基人多次劫掠岛民。”在鞑靼,部族过冬没有吃的,去汉人的领地抢就是。

什么叫给钱?

大汗出门从来没花过钱!

远在鞑靼的达延汗,他的想法跟孙子完全一致。大汗想着过冬难熬,该从早秋开始勤快打劫。他这次吸取教训,不打算攻打边陲小镇,反而把目光瞄准大城市。

宣府,大同,这两个军镇挺有钱的,尤其是大同的美女最多。干一笔大的,族人们的老婆本和老婆指不定都有了。

这回大汗不打算让几个倒霉儿子出兵,而是准备亲自带兵。他瞧着自己生的蠢货看着就生气,图鲁兄弟几人,他们屡次出兵,没打过胜仗!

他思来想去,什么时候出兵好呢?

八九月是粮食秋收的时候,然而汉人多防备,不能轻易得手。倒是七月是一个好时节,他见孙子写信回来,说大明皇帝在种植从佛朗基来的新粮。

嘿嘿,大汗打算上门帮人收割粮草呢。

“汉人是不是喜欢在七月拜神?七月出兵能出其不意啊!”

“什么玉米,什么土豆,到底是什么味儿的?”

“听着应该是能当粮食的!”

作者有话说:

打劫的情节有参考《明史》:“秋七月乙丑,小王子犯宣府、大同。太监张永提督军务,都督白玉充总兵官,帅京营兵御之……辛丑,小王子犯白羊口……己未,小王子入宁武关,掠忻州、定襄、宁化。九月壬戌,犯宣府、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