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番外:俺答汗(第2/3页)

“有倒是有……只是威力没有大明的那么大。”那个洋人露出尴尬的微笑,“我们的船刚上岸的时候,被大明的海军追着打了一路,他们的火器太厉害了,我们打不过。”

“我要你们的火器,钱不是问题。”

阿拉坦积攒到一笔不小的财富,他打算用来换成火器。洋人的火器是比不上大明的好,但是在蒙古各个部落,洋人用的火器也足够他横行霸道了。

射箭再快,能快得过开//枪?

恰逢兀良哈人反叛,大汗欲召集各贵族出兵兀良哈部。阿拉坦组建了一只属于自己的火器营队伍,在攻打兀良哈的战争中一战成名。大汗册封他为索多汗(此为小汗之意,与蒙古大汗有原则性的区别,大概是蒙古亲王的意思)。

这是阿拉坦称汗的开始。

阿拉坦在部族内获得名望,前来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火器营骁勇善战,很快占领了鞑靼部的大部分地区。大汗对他的存在敢怒不敢言,他有实力和势力,他和明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对于大明而言,扶持一个态度友善的蒙古人,总好过扶持一个喊打喊杀的暴徒。有鞑靼族人尊敬地称呼他作“俺答汗”,阿拉坦成为鞑靼的无冕之王。

阿拉坦五十二岁的那一年,娶了一位九岁的小王妃。这个小王妃来自瓦剌部,是瓦剌首领之女。瓦剌部在战争中不敌鞑靼人,瓦剌首领便将自己的女儿送给阿拉坦。

小王妃幼时在家里被称为“三娘子”,也许是因为她排行第三。

三娘子带着陪嫁的牛羊,和亲队伍将她送到鞑靼。阿拉坦看到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她小小年纪背井离乡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阿拉坦本来不想娶她的,可是她的父亲战败,阿拉坦娶一个这样身份的姑娘能够收复瓦剌人。再说了,照着她那个没本事的父亲,他要是不娶她,瓦剌人不知道会把她送去讨好哪个鞑靼贵族。

三娘子的年岁给他当孙女都成了。

他看着三娘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孤身留在大明北京,心里没有多少害怕。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说:“我叫奇喇古特·钟金,家里人叫我做三娘子。”

“以后你就是我的哈屯。”阿拉坦说,“你知道哈屯是什么意思吗?”

小姑娘点点头,哈屯在蒙古是“王妃”的意思。

阿拉坦幼时在北京留学,他上的是国子监,读过很多书。他教小王妃读书,承诺道:“等你学完这本书,我带你去北京,看看皇帝老儿。”

“北京好玩吗?”三娘子仰起头问,她个头小,汗王长得比她高大很多。

阿拉坦想了想:“好玩啊,北京有火车,听说还建了那个什么金钱豹乐园。据说小孩子都很爱去乐园玩耍,等我们去到北京的时候,你可以去乐园玩一玩。”

“大汗不去吗?”三娘子很心动,却摇了摇头,“我是哈屯,我不去玩耍。”

小孩子哪里有不爱玩的?

等到三娘子刚认完一本《论语》的时候,刚好是年末。阿拉坦从鞑靼出发,带着她去北京朝贡。三娘子骑在马背上,她会拉弓射箭,还会摇头晃脑地背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娘子整天“子曰”,吵得阿拉坦脑壳疼。可是他不能说这样不好,毕竟小孩愿意学习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他带着三娘子去拜见皇帝陛下,皇帝看着那么小的王妃,一脸“你是变态”的表情。

萧靖痛心疾首,阿拉坦一把年纪还娶那么小的孩子,真是太犯罪了。他用蒙语问:“这位哈屯今年几岁了?可会读书?拉弓射箭?”

三娘子兴致勃勃地说:“回禀皇帝陛下,我今年十岁了,我会背一整本《论语》,能一箭射中草原上的野兔!”

十岁的小姑娘能拉弓射箭背《论语》,搁在普通家庭是了不起的成绩。萧靖赐给三娘子一匹棕色的果下马,小孩骑小马挺合适的。他册封三娘子为“顺义王妃”,给这个小姑娘送了两张金钱豹乐园的门票,道:“哈屯有空可以去参观一下,嗯,不是玩耍,这算是外方考察。”

什么是考察?

三娘子认为自己是带着任务出去的,不是她贪玩。

她高高举着门票,一头扎进去乐园里面。她“考察”过所有游乐项目,玩到太阳下山的时候才回到驿站。

“大明的北京真有意思啊。”三娘子不敢太夸赞北京城,怕大汗不高兴。

阿拉坦早已看出她的心思,他心里也羡慕北京的发展:“这些年不见,北京比我当年离开的时候更加繁华。”单拿金钱豹乐园来说,京城的小孩能有这样的享受,草原上的孩子没有。他看到三娘子脸上的笑容,她今天笑的次数比嫁过来之后的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