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四爷不熬夜(14)(第2/3页)

暖房里见不到太阳,长出来的蒜苗和韭菜都是叶片发黄,说实话这些植物并不是十分精神。进宫念书小皇孙们在家的时候绝对没有见过如此原生态的蔬菜,老大家里的弘晌才四岁,小孩子捧着盆子里面长出来的蒜苗,态度珍惜得好像捧着金山银山。

这一日,皇上过来瞅瞅他们的农课进度。

这一个班级的小孩当中没有皇上生的阿哥,众人多以父辈长幼来序齿。弘晌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大阿哥,所以皇上来考察他们农科的功课的时候,其他堂兄弟让弘晌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侄儿恭请皇上圣安——”

弘晌第一次见到皇上四叔,激动得小脸通红。他捧着自己种的蒜苗,欢喜地说:“侄儿按照先生教的方法,把蒜苗的根种在泥里,如今过去十五日,它长得很高啦。”

萧靖瞅着发黄有点蔫的蒜苗,评价道:“嗯,不错,弘晌你种得很好。朕知道弘晌是用泥种蒜苗的,有谁是用水种蒜苗的吗?”

世人多用泥土栽种植物,水培蒜苗是皇上提出来的种植新思路,从前没有人干过这个。

“我!”“我!”

有两个小孩举起手来,他们从人堆里站出来。萧靖看见想起里两个孩子的辈分,顿时乐了。都是六岁的孩子,一个是十三爷家里的弘昑,另一个是康熙朝的二十四阿哥胤祕。

叔叔跟侄子同一年生的,稀奇啊。

萧靖看向二十四弟:“胤祕你先说,你的蒜苗长势如何了?”

二十四爷捧着自己的水培蒜苗站出来,小孩如今对于皇帝四哥的畏惧大大减低,因为他发现四哥其实是特别好说话的人。胤祕指着自己种的蒜苗,道:“臣弟与弘晌同一日种植蒜苗,他用泥种,我用水培,如今长势不相上下,臣弟认为水培比泥种干净,更好。”

小孩似乎认为自己找到了种植蒜苗的最佳方法,这种成就感很棒。

萧靖看向十三爷家里的弘昑,问:“弘昑你认为呢?”

弘昑犹豫了一下,道:“侄儿认为二十四叔说得对,水培蒜苗的方法更好。”

萧靖看到大哥家的弘晌露出沮丧的表情,弘晌捧着自己的泥种蒜苗,他年岁最小,听着二十四叔和堂兄的话,眼睛蓄满了泪水。小孩特别喜爱自己的那盆蒜苗,不喜欢听到别人说他的东西不好。

“唉。”

“朕认为你们的观点很不严谨。”

就在弘晌快要哭出来的时候,萧靖冲着弘晌招手,把孩子手里的蒜苗接了过来。在众人的震惊之下,他分别掐了几盆蒜苗的叶子,吃到嘴里品尝出来味道。他告诉这群孩子:“好比种蒜苗这么小的一件事儿,要研究到极致是很难的。蒜苗种植方法的优劣,并非如此简单能分辨出来的。”

“二十四弟和弘昑认为水培的法子好,用水比用泥巴干净。朕又给你们提出几个问题,泥巴种植蒜苗能收割几茬?水培蒜苗能收割几茬?泥巴种出来的蒜苗味道好,还是水培蒜苗的味道好?这两种种植方法容易长虫吗?有没有除了泥种和水培以外,更好的方法?”

最后,萧靖摇了摇头:“你们作出结论的时候太武断了,要多思多想。”以他的经验来看,水培和泥种各有优势,泥种蒜苗能收割六七茬,水培最多只能收割三四茬。

这是泥种蒜苗胜过水培的地方,如果在水培里面加入营养液呢?如此操作之下,水培蒜苗的种植周期有可能延长得跟泥种蒜苗一样久。

萧靖没有直接把他的经验告诉小学生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在摸索中进步。

二十四爷和弘昑羞愧地低下头,他们听懂皇上的意思。他们只经过一次种植,便匆忙下结论,这样不好。老大家里的弘晌同样听明白了,小孩破涕而笑,皇上说他的蒜苗也不是很差嘛。

孩子们的对照实验证明,以清朝的种植目前的种植技术来看,泥种蒜苗能比水培蒜苗多收割好几茬。十三爷只吃过三回弘昑种的蒜苗,胤禔却能吃蒜苗吃到开春。每逢收割蒜苗的时候,弘晌必定高兴得不得了,他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蒜苗剪下来,分别用两个小竹篮把蒜苗装好,一篮子蒜苗拿去养心殿送给皇帝四叔,另一个篮子要拿回去家里。

弘晌提着蒜苗,出宫放学的时候特别高兴。他在路上遇到八爷和九爷,小孩很有礼貌,热情地跟这两位叔父打招呼:“八叔,九叔——”

弘晌的年岁小,什么九龙夺嫡,他压根不知道。他不知道父辈之间的塑料关系,只把八爷和九爷当作亲戚长辈来尊敬。

“欸,是大哥家里的弘晌。”八爷认出来这个侄子,笑眯眯地问,“弘晌这是放学了?你在宫里上学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八叔给你撑腰!”

弘晌抿着嘴笑:“宫里好,有吃有喝,先生好,皇上特别好。侄儿种了蒜苗,不多,送一点儿给八叔和九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