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四爷不熬夜(39)(第2/2页)

曹霑:难怪正经书肆买不到兰陵笑笑生的书。

萧靖听曹霑讲起兰陵笑笑生的书,他觉得这位前朝作家名字特别大,好像在哪里听过似的。万岁爷想了一会儿,终于想起来——

他大呼一声:“是写那个金什么梅的?水浒同人!”

他看向曹霑的目光顿时不同,夸赞道:“小兄台,有志气啊!那本金什么梅可不是那么好写的,人家作者对于富贵人家的生活多考究啊,光是西门大官人吃的酥油鲍螺便描述得十分仔细。”

从一道的酥油鲍螺能看出来什么呢?

兰陵笑笑生应当是混富贵圈的,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他能在小说里对各种美食和达官贵人的习惯如数家珍。萧靖问曹霑有没有混圈,出乎万岁爷的意料,曹霑居然说:“我表哥是一个好人,他经常带我见世面。我有一次去拜访别人家的园子,雕梁画柱,恍若天宫。”

萧靖笑了一声:“那是你没见过圆明园,我认为圆明园是天下园林之首,没有比它更漂亮的。”

曹霑不继续搭话了,圆明园是皇上的园子,他如何能去呢?

萧靖看出来曹霑的志向,他认为此人不是考科举的料子,倒是擅长吟诗作词。文笔十分灵动,又有些小说家的潜质。当他调查清楚少年的身世之后,皇上对这个人更满意了。

某位不透露姓名的好心人让曹霑去圆明园谋个差事,说是差事,其实跟保安差不多。给寻常人当保安,便是家丁,但是给皇上当保安呢?那可是侍卫大人!

曹霑是包衣,原先曹家便是给皇室世代当差的。少年自从谋得看守园子的差事之后,不觉得这样的工作是侮辱自己,反而认为是自己走了好运。

他是替皇上看守圆明园的!

小曹手持木棍,白天巡逻圆明园,欣赏着处处景色。他在夜里打着灯笼继续逛,惊叹于园林中的水域之美,倒映出来好大一轮月亮。五公主在园子里游玩的时候,他远远地见着一面,感慨五公主如同洛神仙子一般美好,指不定是哪个神仙娘娘投胎而生。

他有心把这样的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

他偷偷写了一版《风月宝鉴》,自己瞧着还是有许多不满意、但又说不上来的地方。他把这篇小说拿给“恩公”阅览,恩公看完之后,道:“写话本小说嘛,大多数是取自生活,高于生活。小说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人情百态,俗世万物。”

“恩公说得对!”曹霑得到这样的意见,文思泉涌,瞬间生出来另外一个想法。

风月宝鉴不仅是小说,更应该是一面镜子。

他在第一部 小说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然后作出来一部长篇小说。他把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参杂进去,小说里关于贾家园子的描写有参照皇上的圆明园。他怀揣着一丝胆怯,既希望自己的话本小说能卖得出价钱,又怕犯了朝廷的忌讳。

毕竟他连皇上的园子都写进去了,是不是有隐射当世?但是圆明园真的很好美,让他把话本里的园子改得乱七八糟,他下不了手。

萧靖:卧槽,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写得更美了!

萧靖:卧槽,小保安居然是写小说的大佬!

萧靖:这搁谁能信啊?

这个时代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到底红楼的剧情被蝴蝶了不少。比如书中的林姑娘到海外游历,她见识过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后来还写信跟姐妹们言说南洋的风光。曹公对于林姑娘最为偏爱,他写她有独一无二的美貌和气质,夸赞她出身名门,举止不凡。只不过对于林姑娘那个“海外相公”,曹公的观感是很复杂的。

“听闻早些年,那位公子的父亲是福建某一书肆里的帮工。如此家庭生出来的人儿,那位公子的胆子却极大。他年少时随人出海,先是卖福建茶,一船一船东西在海上运输,因此发达。”

“公子听说林姑娘思念岳父,特地派人从京城运了好几船玩物丝绸出国。他最是有钱,毫不吝啬花费。”

“林姑娘身在南洋,她想起京城的父母兄弟,又目睹家乡之物。其思乡之情难以自抑,不觉泪如雨下……”

作者有话说:

今天卡文了……现在才更新

茉雅奇官配出来冒个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