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番外:大清出海记4(第2/2页)

可是当年朝廷没钱打仗,为了支付高额的军费,精明如康熙爷也只能想出来卖官的法子,以此筹集银钱来用于西北战场。卖官确实丢人,那么国债跟卖官相比呢?

突然间不知道哪个人嘀咕一句:“……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只要皇上不觉得借债丢脸,大清朝廷自然也可以发行国债。

渐渐的,蒸包子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食物的气味减缓了这种尴尬的气氛。邹长生深呼吸一口气,岔开话题:“先吃东西再说,明天咱们也去买那个什么国债。都买,咱们还没进过洋人的钱庄呢!”还是洋人朝廷搞的钱庄,真稀奇啊。

邹长生完全没有担心过经费的问题,皇上为人大方,给的经费都是完全足够的。说一句并不夸张的比喻,萧靖给每个留学生预留的花销大概够这群人花几辈子。

“欸,吃东西,吃东西!”

一说到吃,同学们瞬间响应起来。

英吉利人不吃包子,铺子里头卖的最好的面食是夹了奶酪的白面包。来自大清的小伙子们不爱吃面包,常常念叨着家里的包子、馒头、面条和米饭。欧洲少有吃米的,米饭不好捣鼓,只要肯动手,包子之类的却可以常做。

一口咬下去,鲜美流油的牛肉大包子牢牢锁住所有人的心。吃肉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尤其是有嚼劲、气味浓郁的牛肉,十几二十岁的少年人,就没有不爱吃这一口的。

原本揉了小十斤面,做成好几屉牛肉大包子。结果一顿下来,包子吃个精光,半滴肉汤都不剩的。众人又切了蔬菜煮汤,叫大家顿顿顿地也喝完了。

片刻后,狼吞虎咽的邹长生把嘴一抹,长出了一口气:“呼……这顿吃得真舒服啊。”

吃完牛肉包子的第二天,这群“有钱”的大清年轻人在伦敦银行开了一账户,拿出二十英镑来买国债。出乎众人的想象,来买国债的不仅有坐得起马车的老爷,更有平日里看着不起眼的升斗小民。

连卖牛肉的乔尼大叔都举着英镑,在银行柜台前面大声地喊着:“快,给我买美洲战场的国债!我昨天看了报纸,国家要派军队去美洲,我看这次肯定又能赚回来不少钱!”

邹长生眯着眼睛看向这一幕,觉得很不可思议。

伦敦的民众于各种时事如数家珍,尤其是外交贸易方面的大事。“莫谈国事”在伦敦是不存在的,但凡兜里有几个钱,好多人愿意掏钱来买一份报纸,然后瞧着今天讲印度、明天讲美洲、后天又是“太平洋某处岛国”。

“国债可行!”

邹长生暗暗记下,“民众对于海外征战热情很高,因为他们投了钱进去买国债,希望国家□□,能给他们反馈更大的收益。没有一个百姓愿意撤军,因为那意味着从前投进去的钱会打水漂!”

这种全民好战的情绪是很可怕的,它能够鼓动一个国家的士气。除了卖牛肉的乔尼大叔,连带附近卖衣帽的老怀特和卖报纸的小约翰,都能关于英吉利对外征战的事情,将出个一二三来。

买完国债之后这一日夜里,业务邹长生点着一根蜡烛,他在灯下给皇上写信:“……目前尚未接触英吉利的王公贵族,但从平民来看,英吉利国情与我国大大不同。英吉利朝廷举债度日,其长期向百姓借债,日子过得并不惨淡,反而蒸蒸日上。每当英吉利国的军队打下一处海外殖民地,定会挖掘当地香料、矿产、黄金等物,以资国内。同时又将国内的商品运往殖民地倾销,又换来一笔不菲的财富。如此往来,英吉利国民越发富裕,连百姓都能从战争中获利,”

“……英吉利国的出版业和报纸业十分发达,民间读新闻的风气盛行,人们多读新闻纸(报纸)。平民百姓如屠夫、农户者,识字者有十之四五,着实令人震惊。”

“……英吉利平民多酗酒,妇人尤爱杜松子烈酒。吾听闻某一任英吉利国王推崇杜松子酒,饮酒之风从此蔓延。英吉利酗酒妇人甚至多于男子,皆因妇人掌握家庭钱财,当真厉害。”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8-29 22:40:27~2022-08-30 21:51: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仙也饿了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