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4页)

李柱生是个有见识的人,李建设说的这些,他再清楚不过了。这也是他惋惜的原因。

“你说得对。只是宅基地有意义吗?给了宅基地,她还得花钱建房子。她又不在村里住,要这房子有什么用?就算她偶尔回来,她不住你家里,单独住到她那个宅子里?年纪轻轻小姑娘,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反应过来:“你问过她的意思了?她愿意要?”

“我问过她了。她犹豫了一下就摇头说不要。我估摸着她也有这样的顾虑,而且还担心村民对这事有意见,毕竟她户口不在咱村里。”

“有啥意见?谁敢有意见,叫他来找我!”李柱生十分霸气地拍了一下桌子,“又不要他家的宅基地,关他们屁事。”

他又对李建设道:“你跟盛景说,这事保管没人敢说什么,叫她放心。”

别看他年纪大了,可脑子却转得极快,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说服盛景的主意:“这么的,我有两个方案。河边王老太那个宅子你知道吧?他去世后那宅子就空下来了。屋子虽破,地方却大。我作主五十块钱连房子连地一起卖给盛景,你问她要不要。”

“她往后总要结婚的。结婚后她可以时不时带丈夫孩子回来住一住嘛。咱农村的大宅子,可比城里那鸽子笼住着舒坦多了。多一套房子总是好的。她还可以在院子里种菜,每个周末回来摘一摘,不比城里指着那点供应的菜强?”

李建设点头:“我也是这么劝她的。”

他又问:“那另一个方案呢?”他不想让盛景选王老太那宅子。

“如果她嫌王老太那宅子晦气,或是屋子太破,那我就给她划一个宅基地,她意思意思给几块钱就行。这地随她建不建房子,什么时候建都成。就当是村里给她这个华清大学生的贺礼。”

说到这里他瞅了李建设一眼:“建设小子,我劝你也赶紧弄一块宅基地。在村里建宅子,可比城里好。”

李建设跟知青们一起复习的事他是知道的。他听那些知青和村里也打算考试的年轻人说,李建设学习不错。

只是运气不好,临考前被亲妈给祸害了。

盛景户口不在这儿,可李建设却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庄人。如果李建设明年考上大学,那真正是李家庄人的骄傲了。

李建设觉得李柱生今天真是他的知音,每句话都说到他心坎儿上了。

他道:“我也想跟您说这事呢。今天去城里,看到城里那些人住的地方那么窄,我就琢磨着批一块宅基地。不管我以后考没考上大学,这房子我都打算建起来。”

一听他这话,李柱生老脸的褶皱都舒展开了。

盛景不算李家庄的姑娘,可李建设却是地地道道的李家庄娃子。他建了房在村子里,往后他真考上大学了,不管走到哪儿,他的根仍在这里,跑都跑不掉。

他问:“你想批哪儿?”

“这样,我现在就进城问问盛景,看她选哪块宅基地。她选完后我都紧挨着她要宅基地。您看成不?”

“成。”李柱生拿出自己画的李家庄简易地图,指上着面道,“王老太家那处空旷,旁边还有地,你们可以选离王老太宅子远一些的。那地方离马路近,你们出入也方便。”

他又指着村西头:“这边也有一片,不过靠近山脚,要出村就得穿过整个村子。你们商量看看选哪处好。”

“好,那我先走了。”李建设风风火火地出门,推着自行车又往城里跑。

李柱生看他把自行车踩得跟风火轮似的,对老伴感慨道:“年轻真好啊。”踩个几小时自行车都不带累的。

这年头生活节奏慢,娱乐活动几乎等于零,反正在不爱下棋、不爱钓鱼的盛景就觉得如此。

所以哪怕是难得的一个周末,家里大东西不需要洗,盛景在上午排完队买完东西,又应付了北城大学两位主任和送走李建设后,就没什么事干了。

她晚上睡眠质量好,中午一向不睡午觉。这会儿没什么事,看到外面的太阳好,就干脆搬了椅子到院子里那堆晒太阳的老太太堆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听王大妈、夏老太等人聊八卦。

正昏昏欲睡呢,就听到李建设的声音:“妹,我又来了。”

盛景吓了一跳,先打量了他一番,见没什么事,这才放下心来,问道:“你不是回村了吗?出什么事了?”

李建设看夏老太等人目光炯炯地望着他,等着他的下文,他赶紧道:“我走到半道上,忽然想起一件事,就又回来了。”

“走,进屋说。”他反客为主,推着自行车往里走。

盛景连忙提着竹椅跟上。

一进屋,李建设就要说话,却被盛景止住了:“等等。”

她走出门口,果然看到夏老太正站在她家窗前,显然是想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