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庄王告老为了辞职成功,庄亲王可是拖……(第2/5页)

结果倒好,折子上去了,先是四阿哥一顿挽留。

再上,就直接报到皇上面前。

皇上也言庄亲王博果铎社稷之才也,宜长留朝中辅佐君王。

啪地一下子,就碎了他的含饴弄孙梦。

想想,就让庄亲王牙根痒痒。

当皇上的人么,就是脸厚心且黑,极会为自己找台阶。就算是被问到了当面,康熙也能真诚而笑:“年轻人冲动鲁莽,哪有你这老臣沉稳持重,处处妥帖呀?”

若是庄亲王还恋栈权力,闻听这话就得眉开眼笑地行礼,乖乖送上彩虹屁。

跟康熙共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但他确实干够了呀!

康熙年近古稀,他是已经古稀咯。找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岁数,都是为了自家宝贝金儿子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这才勉强出山。

如今目的已经悉数达到,他也该功成身退了。

于是乎,他虽嘿笑,谢过了皇上夸奖。却没就坡下驴,表示愿意干下去。而是一脸真诚地道:“就因为皇上厚爱,奴才才越发不能自私,得学着为皇上着想。”

哦?

康熙诧异,倒也一脸的愿闻其详,就看看这老货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事实证明,庄亲王就是庄亲王。

只见他皱着花白的老眉,仔仔细细地与康熙分说:“其实不独奴才,还有许多老迈不堪的臣子也是一样。该退的退,该走的走,如此才能将更多年富力强之人提拔上来,让年轻人有锻炼机会。”

“否则老宝贝们老一个少一个,青年人却得不到锻炼会,也挑不起大梁来。长此以往,可对江山社稷无益。说句不应当的,诸葛亮当年事必躬亲,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自然可敬可佩,可事实上,就因他事必躬亲,才让旁人没有锻炼机会。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啊……”

为了辞职成功,庄亲王可是拖了一大批人下水。

还拿蜀汉名相诸葛亮作比。

听得康熙一愣一愣的,连说再看不出来,咱们庄亲王竟也是个颇有文采的。

这话一出,阿大人就有些莫名的危机感。

果不其然,下一息,他家老哥哥就嘿笑出声,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皇上过奖了,奴才哪有那能耐?以往与好兄弟一道喝酒侃山时,听他说起的。觉得颇有道理,就记了下来,这会儿拿到皇上跟前来班门弄斧。”

阿灵阿气得牙痒痒,却也不敢在御前发作。只憨笑:“酒后吹牛罢了,哪想就被庄亲王给记下了呢?让皇上见笑了……”

康熙挥手:“诶,爱卿莫妄自菲薄。此言角度虽清奇些,但细细想来颇有道理。不愧是能养出冠勇公跟文武三鼎甲之人,咱们阿大人果然不俗。”

阿灵阿忙不迭把自家福晋夸了又夸,言说自己粗鄙,孩子们能这般出息除了皇恩浩荡、祖宗有灵之外,全赖他们那出类拔萃的额娘云云。

那极力维护爱妻的模样,又被康熙和庄亲王两个联手笑了一回。

然后话题又重新回到庄亲王告老事上。

也是庄亲王晚年得子,唯恐自己寿路短不能看着孩子平安长大,甚至重复好兄弟当年事。因为年纪过小不得承爵,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爵位旁落。

所以跟福晋两个各种积极锻炼身体,保养方子不断。

以至于他虽然古稀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声若洪钟、步履如风。

若非如此,康熙两父子也不会先后挽留,非让人家继续再为朝廷效力。

直到他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济于事,无意间感叹了一下自己的年龄。才让康熙叹道:“也是朕惜才,且瞧着老哥哥你这般健朗而忽略了你的年龄。也罢,咱们老人家嘛,就该懂得退位让贤的道理。多给年轻人些机会,也让自己舒舒服服的过两年松散日子。”

终于成功辞职的庄亲王:!!!

忙把求助眼光看向自家好兄弟:怎么办,老哥哥我好像无意之中坚定了皇上退位的决心?

这个情景,阿灵阿也着实为难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好在经过这么一番谈话之后,皇上好像摒弃了最后那么一丝丝迷茫,越发坚定。不需要他们两个再给什么意见了,只乏了二字就把他们老哥俩给打发了。

让他能暂时离开漩涡中心,回一等公府找自家福晋寻求安慰。

正跟庄亲王福晋喝茶聊天的淑宁诧异,刚要关心几句,就听身边的庄亲王福晋笑:“好端端的,怎么还一脸谁借你谷子还你高粱了似的?”

阿灵阿气哼哼:“还能有谁,我那要不得的老哥哥呗!”

哈?

淑宁跟庄亲王福晋两个面面相觑,好像听到了什么世间不可能之事:“不会吧?这满京城里,上到白发苍苍,下到活□□,谁不知道庄亲王博果铎与一等公阿灵阿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呀?”